陈寅恪(Tschen Yin Koh,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
1928年(民国十七年)秋七月十七日与唐筼在上海结婚,1929年,陈寅恪撰写了“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文中抒发了思想自由之义谛。1930年,清华学校易名为清华大学,陈寅恪任中文、历史、哲学三系合聘教授,为中文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开专题课,如“佛经文学”、“世说新语研究”、“唐诗校释”、“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
在此期间,陈寅恪大都钻研的是艰深的古文字和偏门的史学,要将这些不大流行甚至于说并不是主流的学科学透彻,陈寅恪下了一番苦功夫,为此他还逼着自己学会了包括巴利文和突厥语等八种语言。难以想象,此时的陈寅恪仅有30岁,但他已经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古文字大师了,这让他动了回国的念头,民国十五年,陈寅...
反倒是群众对陈寅恪很不买帐,极为不满,正所谓“群情虽未汹涌,但相差也不太远”。实际上历史系一再坚持批判陈寅恪,一再坚持将陈寅恪划为“中右”,在一定意义上即代表着“民意”。这也是该系领导人在受到上级批评时颇感委屈,一有风吹草动又故技重演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大方向...
缅怀:大师陈寅恪,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原创:齐物来源:《21世纪》历史研习社 一、“三不讲”教授 一切都如社会学家预言的那样:伟大的人物几乎都有不凡的开端。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研究院聘请了四大导师,分别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从哈佛大学回来...
一代大师陈寅恪因心力衰竭且骤发肠梗阻麻痹逝世,陈寅恪逝世11天后,1969年10月18日,《南方日报》刊登了一条一百多字的消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山大学教授陈寅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本月七日在广州逝世,终年七十九岁。”一代大师陨落,留给世人最大的精神财富莫过于...
[百家讲坛]陈寅恪先生认为桃花源中人生活在坞堡中来源: 央视网 2024-11-18 13:27 内容简介 热播榜 更多> TOP 1 致敬公安楷模 追寻公安初心之路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TOP 2 未来 已来!足坛00后群星闪耀时 天下足球 TOP 3 中国航展闭幕 签约金额超2800亿 今日关注 4飒爽英姿 他们是行走的中国名片 5“吃醋...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先谈儒生思想。我觉得陈先生的文化主流是儒家思想。听说当初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有三位名教授,一位是冯友兰先生,一位是汤用彤先生,一位是陈寅恪先生,当时就有儒、释、道三种说法。冯先生是大胡子,人称“冯老道”,...
我辈讨老婆不如别人没什么,但做学问不能不如别人当陈寅恪出现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的时候,曹云祥还为这位资历尚浅的新人捏一把汗。他不知道陈寅恪的真实学术水平。这一切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一到清华园,陈寅恪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独特的规矩:“三不讲”。所谓三不讲,就是书本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