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 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 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 更凭危。白头吊古 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
登岳阳楼(其一)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④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当时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陈与义被贬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流离失所,他南逃到洞庭湖地区,多次与朋友一同登岳阳楼,饮酒赋诗,感慨时事...
登岳阳楼(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词句注释】1.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2.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
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一翻译赏析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2年,陈与义升任符宝郎,但不久就被贬为陈留酒监。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是年秋...
登岳阳楼(其一)[宋]陈与义①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②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释】①陈与义(1090—1138),宋代杰出诗人。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被贬陈留的陈与义,也成了逃亡的难民。 ② 三年多难:北宋灭亡到写此诗...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原文 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 注释 《登岳阳楼》共二首,这是其中一首。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始...
登岳阳楼 其一 登岳阳楼 其一🔈朝代:宋 作者: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登楼 写景 抒怀 感慨 翻译赏析 繁体原文 䪨律对照 注音对照 收藏 做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