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 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 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 更凭危。白头吊古 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①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
登岳阳楼·其一【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译文对照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标签:感慨登楼抒怀情感场景数字 译文 注释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的作者是宋代的陈与义,全诗内容为:“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的创作背景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是南宋诗人...
【作品赏析】《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本文所选为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大处着笔,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阅读《登岳阳楼(其一)》,完成小题。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
是年秋,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流落洞庭,其间多次登岳阳楼,先后写下《登岳阳楼二首》。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诗人将岳阳楼置于广阔的洞庭湖、滚滚的长江水的背景之下,视野宏观,...
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一古诗翻译赏析 原文: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其一字词解释: 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③...
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一翻译赏析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