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五、整体归纳写作特色 1.抒情的脉络 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
红烛闻一多诗教案优秀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红烛》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人...
2、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3、感知《红烛》表达的“三美”。一、课前导入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湖北淆水县人。诞生书香门第,自幼宠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1912 年考...
1、红烛闻一多授课班级:高一(3)(4)班一、教学目标: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2.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3.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学习...
一、导入教师从“意象”这个概念的解析入手,帮助学生领悟同一个物象被不同的情感包裹,也会形成不同意象的原理,尝试用举例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蜡烛”这个物象在李商隐和闻一多的诗中,所形成的意象有着怎样的不同,也就是“蜡炬”和“红烛”的不同 二、学生自读《红烛》一诗 ...
学科网为您提供2.2红烛_闻一多--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教案必修上册(统编版)精品资料,欢迎您下载使用,获取更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优质资源请关注学科网
a. 对红烛闻一多教案的背景和基本内容的理解; b. 分析和讨论红烛闻一多教案对于中国教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a.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b.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教育状况,引发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2. 学习任务: a...
闻一多红烛(hónɡzhú)现代白话诗 会计学 1 第一页,共28页。现代诗的发展(fāzhǎn)脉络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诗的“尝试”——胡适等20年代(niándài):新诗的奠基与开创——郭沫若等 新诗的规范——徐志摩与新月派30年代(niándài):新诗的拓展与创新——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40年代(niándài):新诗的...
新月派提出新月派提出“理智节制情感理智节制情感”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进一步提 4、出一多进一步提出“新诗格律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的主张,鼓吹“三美三美”“音乐音乐(ynyu)(ynyu)美美”、“建筑美建筑美”、“绘画美绘画美”。第14页/共28页第十五页,共28页。第...
学科网>高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2-2 红烛/闻一多>资料列表 类别: 不限课件教案学案作业试卷题集素材示范课备课综合 讲义教学设计学历案作业设计方案 等级: 不限免费普通精品特供教辅 更多: 地区/学校 年份 知识点 年级 文档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