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加深与稳固根基,以求长生久存的道理。德是生活的护身符,道是需要日常修养的。我们不能只在困难时才去追求道德,而在无事时放松对道德的追求。因为道德是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它引导着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所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道德的关注和修养,不论是面临困难还是平静的时刻。这样...
韩非对《老子》的解释,可以说是从术的层面展开的。以“术”释《老子》之“道”,并以此作为“有国之母”这正反映了韩非的法家立场——能够深刻掌握“术”、“道”之根本的人可以保存其生命,可以“深根固柢”统治其国家。老子之道如水,他要求统治者始终保持着柔弱与变动。它无名,但要通过名来运作;它自然...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就是所谓的根扎得深又牢固,管理思想一代一代地承接,就像这个德善的建立者一直活着,照看着天下一样。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这一章似乎不太好理解,怎么会从...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百姓,事奉上天,没有比吝惜更重要的了。正因为吝惜,可以说是早有准备;早有准备,就能不断积累禀赋。不断积累禀赋,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就没有人知道他的极限;谁都不知道他的极限,他才可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才...
道家养生,《道德经》是一部论述“长生久视之道”的书。 《道德经》提出的养生原则是:体道含德,养性统领养生;清静无为,精心怡养性情;知止自足,生活效法自然;守一处柔,锻炼合乎规律;居下不争,谦和对待亲朋。 这些原则,一直为后世养生学家所遵守,至今仍是指...
帛书《道德经》第五十七章长生久视之道 (本文由“原文译文”和“详细解读”两部分组成,“原文译文”可了解经文大意,“详细解读”可深入理解经文含义。)原文译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意译:天地是永恒的存在。天地之所以是永恒的存在,是因为天地的生养化育都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养化育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治人,即治理百姓;事天,指保守精气、养护身心。这里的“天”有两种解释:...
这两句的意思表示:能够顺应一切变化,便能够治理国家。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便能够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这句的意思表示:这才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方法。 总结:这章主要讲述收敛自身的观念以道为根本治理天下,才能够长治久安。
道德经原文:“长生久视之道”,人的一生就是心的旅程,如果到头来,只剩下怨恨,那就是一生的失败。“美好的心境”的根据是什么🤔?是人的需要,人的根本,道的恩赐和要求。人心应该“早服”,早早的服从才能积累德,让自己的德丰丰满满,有了德之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会进入人欲的极端,便可以有固定下来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