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数字金融大文章,金融领域正推进AI大模型、数据资产入表、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等“新基建”。即日起,本报推出“‘金融新基建’进行时”系列报道,一览“金融新基建”最新成果,展望金融新未来。◎记者 孙忠 金融领域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今年以来,无论是金融数据终端还是金融科技龙头,均积极推出基于大模型的...
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工行大模型和华为昇腾大模型合作研发的,其参数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已在金融市场、信贷风控、网络金融等50多个场景落地,在银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邮储银行这两年的转型速度很快,它在半年报中花了大篇幅来介绍AI大模型在生成创作、研发、风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等场景的落地情况,...
9月6日上午,由界面新闻主办的2024 REAL科技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在圆桌讨论环节,江苏苏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黄进、众邦银行首席信息官李耀、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耀南、众源资本高级投资副总裁冉翀、蚂蚁集团金融AI首席架构师徐万青等与会嘉宾们就上述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圆桌讨论会现场 应用多面开花...
今年9月,上海市发布《上海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上海按下“AI+金融”加速键。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的金融应用正逐渐深入,近年来企业持续加大AI大模型技术研发与投入。上海金融科技企业奇富科技CEO吴海生提出观点,科技是驱动金融创新的关键,能打破传统边界,以智能化、个性化方案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AI Native Infra:拓展云基础设施边界 大多数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云平台建设,其中很多也参考公共云架构,组建了多地多中心多活架构和云原生体系。随着大模型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在训练或微调阶段对并行计算、高速网络和高性能文件存储的需求,还是推理阶段对弹性...
就金融领域的应用来看,短短两年时间,从百亿级别参数到千亿级别参数,以银行为主要代表的金融机构从布局到破局,试图不断解锁AI在金融业的潜力和应用边界。苏商银行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业广泛应用的千亿级大模型将向多模态和智能体发展。一方面,向多模态大模型发展,能够处理文本、图像...
崔丽认为,金融行业是AI大模型应用的高潜行业,在大语言模型的加持下,消费金融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将会加速驶入快车道。大模型将在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运营、智能风控等领域应用落地,重塑产业结构。消费金融行业对生成式AI的需求也将进入爆发期,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借助“外脑”共同开发垂类大模型,也是中...
可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 应用的五项建议 为积极、稳妥促进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我提出五项建议。第一,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金融是数字金融的高级形态,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而大模型的应用是加快数字化转型的...
实际上,该公司从很早就开始探索AI对于业务的改进,并在业务的某些环节实现了AIGC参与的降本增效。比如核心的业务风控环节,以奇富科技自研的金融大模型基座为核心衍生的智能征信解读,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加全面、高效地理解和判断用户,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有可能替代和优化过去在智能征信解读上千万级变量衍生和...
二是人才缺口。当下的金融AI领域,稀缺的并不是纯技术型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佰瑞亿融大数据CEO刘鹏程认为,“还是专业能力问题,没有那么多跨行业的人才,目前多数培训中心培训的都是初级人才。”许慎表示,金融大模型需要AI领域专家的知识储备兼具广度与深度。如供应链金融,不仅需要具备AI技术,还应对供应链金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