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修行】全经的精神,在于经题,故应依此来受持。金刚是不动的本体,勿被境所转;般若是智慧的妙用,于生活中去展现;波罗蜜是事情的完成,故要精进去达成每件事。亦不去执着金刚般若波...
当我常烦恼事情时,就无法保持清淨的心,偶尔还有杂思、不好的念头跑出,随时都要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能时时善护念才能一心不乱。 金刚经裡面讲的大智慧很深奥,虽然总教我们安住、清淨,但这并非三两下就可达到。这条路并不好走,但佛菩萨也是这样过来的,方向正确才能走到终点,得好...
金刚经全文注释 金刚经全文注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贯释 金刚经 为一切凡圣悟心之门, 了悟无明妄心, 即是妙慧真心, 二心同体, 故曰悟心。 三界以心为主, 心名为地, 能印心者, 究竟解脱,故又名一切凡夫入如来地顿悟法门。 惟经义深邃, 倘不解如来所说义,则心地莫由证入, 此读诵讲解之不可忽也。
奉请金刚眷菩萨 奉请金刚索菩萨 奉请金刚爱菩萨 奉请金刚语菩萨 步骤五:发愿文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 我今发宏愿 持此金刚经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云何梵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
《金刚经》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它蕴含了丰富的佛学思想和修行方法。以下是对《金刚经》部分内容的注释和解释,希望能为您的修行之路提供一些启示。 一、法会因由分 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注释与解释: 如是我闻:这是佛经的开头语,表示这部经典是阿难...
金刚经全文注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贯释 金刚经 为一切凡圣悟心之门 了悟无明妄心 即是妙慧真心 二心同体 故曰悟心。三界以心为主 心名为地 能印心者 究竟解脱 故又名一切凡夫入如来地顿悟法门。 惟经义深邃 倘不解如来所说义 则心地莫由证入 此读诵讲解之不可忽也。震旦人具有大乘根性 于此经最有缘...
《金刚经》全文翻译 第一章 佛说金刚经的起因那是在很早的时候,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创办了一所学校,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学生。每天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佛就要穿好袈裟,拿着钵盂去化缘,然后把化缘得到的食品拿回来食用,吃完之后还要打水洗脚(因为印度...
《金刚经》的原文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向人们阐述了般若智慧的精髓。其中,观自在菩萨代表具足觉者,他通过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修行,洞悉了世界的真实本质。经文指出,无论是色(身体)还是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空的,没有真实的独立实体。事物的形相与空性没有区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现象都是空无一...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解释】这是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所说的。一时,佛在印度舍卫国,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共同...
金刚经真言注音是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这样也是确保我们不会出现不认识的字,也是能够让我们可以完整的读诵出来,让我们能够对金刚经又有了好的了解,也是能够保证自己会有好的思想,从而能使自己对人生有好的见解。 此是有 关集中心力的佛教常用咒语。一般在金刚经诵读本的末尾都附有此真言。 唵,乌伦尼,娑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