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罪十条是指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这一制度始于北齐律,对后世封建立法影响深远。以下是对“重罪十条”的详细解释: 一. 定义与起源 定义:重罪十条是《北齐律》中规定的,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起源:这一制度始于北齐律,即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北齐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建立法经...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国家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此类犯罪指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如投降、叛变、私放俘虏、违令作战消极等。 这些罪名涵盖了刑法中最为严重的犯罪行...
名词解释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是封建王朝为维护专制统治而规定的十种不可赦免的罪名,也称“十恶重罪”。这十种罪名自秦汉以后逐渐形成,北齐称之为“重罪十条”正式入律,隋律将其改为“十恶”。 这十种罪名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犯此十条者,不仅要处以最...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重罪十条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始于《北齐律》,是指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罪名,隋唐所规定的“十恶”以此为基础形成。反馈 收藏
“重罪十条”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概念,指汉代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规定的十种严重犯罪。具体包括:1、谋反,图谋反对皇帝;2、谋大逆,破坏皇帝象征物;3、谋叛,背叛朝廷;4、恶逆,殴打或谋杀尊长;5、不道,灭绝人道的行为;6、大不敬,对皇帝或皇帝象征物不敬;7、不
十恶,中国封建时代十类重罪的总称。这十类罪行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 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 十恶制度名词解释? 十恶,中国封建时代十类重罪的总称。这十类罪行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 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 2023年...
重罪十条指的是“重罪十条制度”,正式确立于北齐律,是被统治阶级者视为直接危害其根本利益的十种严重犯罪的统称。 包括反逆(谋反、篡权、颠覆朝廷)、大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园、宫殿等)、叛(背叛朝廷或国家利益)、降(投降敌伪)、恶逆(谋杀或殴打尊亲属)。 不道(以极端残忍或恶毒的手段害人)、不敬(偷盗皇室器物...
重罪十条,指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犯罪,始于北齐律。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是:“一曰反逆,二曰为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爹,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者,不在八议论赎之列。后来,附《开皇律》将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改定为“十恶”。“十恶”与“...
重罪十条名词解释 国外出版物对“重罪十条”的注解主要包括:1、犯本罪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定刑事责任能力。犯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根据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分享21 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吧 与自己有个约定 法学院2002-2016年初试真题一、名词解释 2 权利能力 3 法的历史类型 4 单一立法体制 5法的溯及力 6法律行为 7事先审查 8职业代表制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宗教制度 11重罪十条12唐律疏议 13孙中山的“权能分治”学说二、辨析... 176623 上海师范大学吧 京都物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