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这片水域已经被苏联人视为“内湖”,也在这里进行了很多军事实验。冷战中期,这里秘密试验了苏军的大杀器“地效飞行器”,美国发现后将其称为“里海怪物”。“里海怪物”的照片在60年代就被公布,这是一架外形极其怪异的飞机——体型巨大,机翼短又宽,发动机在头部。这款飞行器的优势是速度快、载重大,...
上世纪80年代,苏联里海,一个巨大的身影悄然出现在里海的水面上,但巧合的是,这一画面被美国卫星发现。在卫星图像中,它既不是船,也不是飞机,而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水上地效飞行器,美国分析师们惊讶地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里海怪物"。这个神秘的造物,成为了苏联"黑科技"的代表之作,伴随着苏联解体,...
里海怪物(Ekranoplan或“Kaspian Monster”,俄语:Экраноплан),原苏联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利用翼地效应设计的地效飞行器。苏联早于1923年已开始研究翼地效应。同年,尤里耶夫展开有关研究。1935年,苏联的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亦开始有关研究。二次大战后,各国纷纷加入研究,但都只是三分钟热度,只有苏联坚持下...
这架飞船混合体被称为“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 ,速度像飞机一样快,而且低飞高度可以避开雷达,无需跟水面接触,声纳探测器也探测不到,同时还能够避开水雷。凭着这些独特之处,地效飞行器可以进入常规船只无法进入的浅海岸线和海滩,而且成本非常合理。这种飞机-船只的混合体,立即获得苏联军方高度关注,当中包括苏联...
“里海怪物” 原名 KM 地效飞行器,是苏联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利用翼地效应设计的飞行器。它是北约给这款独特飞行器起的绰号,因为它被西方国家发现于里海且外形庞大。同时,“里海怪物” 的英文 Kaspian Monster,缩写也是 KM。研发背景 上世纪 20 年代,飞行员在驾驶飞机靠近地面即将着陆时,发现飞机升力得到提高...
里海怪物的直系祖先,仿佛科幻片走出来的SM-1 在上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当飞机在贴近水面飞行时机翼升力和其他空气动力学特性急速上升,仿佛飞机下方有一个无形的气团在托着飞机,这就是翼地效应,不过原理虽然发现了,但是至今没有大规模使用,而运用此原理最著名的设计当属苏联的“里海怪物”,它是一种可以负载反舰...
通过里海怪物的研发,苏联得以积累宝贵的技术经验,进一步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这种地效翼艇能够在贴近水面约10米的高度,以每小时800千米的惊人速度高速航行,这一性能在军事领域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紧急作战过程中,里海怪物的快速性和强大的搭载能力,使得它能够迅速集结兵力,有效缓减后勤压力,...
”“Lun”这一里海怪物,由罗斯季斯拉夫·阿列克谢耶夫于1975年精心设计并制造,自1987年起便在苏联和俄罗斯海军中服役,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在水中仅深度约4米时,这款里海怪物便开始利用其宽大的翅膀,在地面上产生的升力,轻盈地飞行。尽管它可能在外形上与常规飞机颇为相似,甚至拥有某些特殊属性,但它却并非传统...
🌫️ 里海怪物存在天然缺陷。由于地效效应只在靠近地表或海面时产生,导致其飞行高度受限,机动性大受影响,还容易受到海况条件的限制。一次事故就是因为海雾导致大浪拍打机身而发生的。🕵️♂️ 隐身性能有限。里海怪物的飞行类似掠海导弹,但体积过大,无法对海空预警机、改进型舰载雷达甚至侦察卫星隐身,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