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司 [ dū s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ū sī ]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干涸 慰藉 相信 感恩 狡黠 拘束 枭雄 斟酌 笤帚 快乐 徘徊 呻吟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都司、卫、所,中国明代地方军事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创立了都司卫所制度。明初在各省设都卫,管理地方军事。相关资料 在不设府、州、县等行政机构的地区,都司、卫、所也兼管地方行政,具有行政职能,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司是都指挥使司的简称,原名都卫,即都卫指挥使司。洪武...
先把视线从棒子移开..都司的等级相当于省。那种覆盖整个area的自定义附属国可叫都司,比如什么缅甸都司,和林都司。宣慰司的等级相当于地级市。主要是封给当地民族的。都护府,明朝时期没有。
都司是一种官职。都司作为一种官职,其具体的职责和地位因历史时期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关于都司官职的详细解释:1. 都司的概述:都司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管理军事和民政事务。在明朝时期,都司是省级军事指挥官,掌管一省的军政大权。到了清朝,其地位和职责有所变化,但依然是一个重要...
都指挥使司,官署名,简称“都司”,属于行省三司之一。是明朝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亦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的军事机构,类似现代的军区。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地方上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废除行省制度,改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并...
都司卫是明朝于边疆地区弄出来的一种行政区划,主要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还有进行管理。设置都司卫,这是明朝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都司卫的设立,主要是给边疆地区的防御加把劲,让边疆地区能平平安安的。明朝那时候,边疆地区老是被外族来捣乱,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明朝就弄了都司卫,增强边疆...
都司镇,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地处邓州市南部、豫鄂两省三市交界处,东邻构林镇,南与湖北省的襄阳市、老河口市接壤,西北邻林扒镇,北邻陶营乡,距邓州市区25千米,区域总面积95.3平方千米。民国二年(1913年),都司镇境域属邓县桐柏里;1998年3月,由都司乡改为都司镇。截至2018年末,都司镇户籍...
都司卫所是明太祖洪武初年建立的一种军事机构,原名都司、行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行都指挥使司(简称行都司),到宣德年间逐渐固定下来。明朝在全国共有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在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即行省)都设有一个都司,其军事长官备称为都指挥使,与行省政治长官...
明代地方军制主要分为两大块,即“都司”(行都司)和“卫所”,下面就这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讲。先来说卫所 朱元璋创业时期,与周围群雄展开争斗。因当时的军事需要,编制仍沿袭元朝旧制,根据军力的发展,随事而设。随着地域的扩大,军力的增强,朱元璋开始在地方设立行都督府。直到大明建国后,才予以整顿,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