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东汉末年朝廷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但恐怕很少有人细究这种行政区划的来源。其实,“郡、县”两级行政区划来源于秦朝的“郡县制”,而“州”的出现则源自于汉武帝时的监察制度改革,但却始终作为虚拟行政区划存在,直到东汉灵帝时才正式成为行政区划。“郡、县”两级行政...
三国以降,州——郡—县三级政区已成为正式制度。三级制实行之初,以十数州之地辖百来郡,一千余县,层次与管理幅度相称,比例适当,州、郡、县三级都能发挥作用。以西晋前期为例,十九个州统一百七十二个郡国、一千二百三十二个县,平均每州辖八九个郡,每郡辖七八个县,基本合理。但西晋的统一时间很短,只有...
在三国历史中,东汉朝廷实行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是中国行政演变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制度的源起,可以追溯到秦朝的“郡县制”和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改革。本文将深入探讨这段丰富而曲折的历史,揭示行政体制从“郡县”到“州郡县”演变的奥秘。秦朝的“郡县制”起源于秦穆公时期,逐渐发展成为秦始皇一统...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总称。是分封制之后出现的地方管理行政制度。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封建制度的标志...
此时,十三州刺史还不是一州的最高长官,只是负责巡查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族。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9年),各州刺史由汉朝廷重臣出任,开始掌管一州军民,十三个刺史部才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郡县两级制正式变为州郡县三级制。由于执掌一州军政大权,在汉末中央朝廷式微时,各州刺史或州牧就...
背景根据材料中开皇三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建立需要加强中央的权威根据魏晋以来战争频繁设置常变行政区划不断缩小一州仅及汉时一郡需要加以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长期动荡国家财力不足地方行政区划的问题显露根据任免地方重要属吏的权力
州郡制,是指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监察制度,三国中吴国的地方政权就是州郡制。由于十三监察区借用儒家经典内古代州名,故当时即以“州”作为监察区的俗称。隋开皇三年(583),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州郡制遂废。
秦朝一统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分成三十六郡,每一郡设一郡守,每一郡管辖多个县,每一县设一县令,管辖乡、里两级基层行政单位,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乡镇和村两级,乡设亭长,里设里正。郡守和县令直接是由皇帝亲自任免,不能世袭。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也就是说郡守不能任免负责...
秦朝一统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分成三十六郡,每一郡设一郡守,每一郡管辖多个县,每一县设一县令,管辖乡、里两级基层行政单位,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乡镇和村两级,乡设亭长,里设里正。郡守和县令直接是由皇帝亲自任免,不能世袭。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也就是说郡守不能任免负责监察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