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双年展中,郑重宾的作品《星座系X-01 03 02》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这三件作品分别以墨和丙烯在宣纸上创作而成,尺寸分别为116.5✖️113cm和112.5✖️109cm,创作于2018年。🔬 实验过程郑重宾试图通过作品展现光与墨之间的微妙关系。他结合传统水墨与现代艺术观念,用透明、半...
郑重宾的艺术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水墨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融合之中。他相信,墨与水能够揭示我们生活环境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以一种寻求交流而非控制的方式。他更倾向于利用材料中自然和涌现的特质来重新审视存在是如何从变化而非虚无中出现的。 郑重宾的作品让人直观地感知到物质的生命力,其最核心的艺术观念认为世界...
1961年生于上海,现工作于旧金山。 郑重宾善于在多重媒材间自由穿梭,其艺术观念的核心为:世界是一场永恒的流变,物质和能量在其中生灭往复。展览《无形无踪》依据现象学和新唯物主义交叉存在的定律,即 身体是个体通过心灵与世界互动的显示——个体和世界彼此定义,相互转换。《无形无踪》郑重宾 ...
2018年3月24日,郑重宾在墨斋的第三次个展“行影支离”开幕。接续着2015年“层层天墙”的尝试,此次展览中郑重宾的探索重心依旧放在空间和光所形成了观感体验上,然而不同的是,经过三年的反复深入和试验,郑重宾的艺术语言更趋成熟,跨学科实践的介入,使水墨、光与空间的三者组合呈现出更为丰富且深刻的感官世界...
本书共收录郑重宾于2009年至2011年所创作的四十余件艺术精品,其中首次发布了艺术家以场域特定装置艺术方式创作的15幅作品。透过图像的展示,读者可以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将水墨抽象表达和空间颠倒糅合,酝酿出全新而独特的语境。书中同时收录多位中外知名学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对郑重宾艺术创作的评述,便于读者更加全面深...
访问文字纪录 郑重宾访谈 2011 4 7 访问︰ 杜柏贞、翁子健 日期︰ 年月日 时间︰约1小时30分钟 地点︰三藩市 郑重宾工作室 早年在上海 问:您去浙江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当时是怎么考虑选择中国画呢? 郑:要谈80年代,必须谈到70年代后期那段时期,因为像我们60年代初出生的一批人,不像我的兄弟,要去上 山下乡,...
新民晚报讯 (记者 郭剑烽)连接有形无形世界,解构几何空间语言。当代艺术家郑重宾的“正在成为什么样的空间”多媒体装置及水墨展今天起在大华银行艺术画廊开展。 图说:当代艺术家郑重宾的“正在成为什么样的空间”多媒体装置及水墨展开展。郭剑烽 摄 郑重宾常驻美国加州和中国上海,在其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融通中国...
【与时空对话 郑重宾全新作品《万年景》明起香港艺术馆展出】作为庆祝香港艺术馆六十周年的其中一个重点项目,香港艺术馆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郑重宾,创作的场域特定装置作品《万年景》,明日(7日)起在香港艺术馆4楼开始展出。今日(6日)馆方举办传媒预展,由郑重宾、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莫家咏博士和香港艺术馆馆长(现代及...
2012年11月24日下午三时,“光/墨——郑重宾个展”于北京亚洲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艺术家新近创作的30多幅作品,是艺术家郑重宾多年来在北京的首次个展,展览由知名策展人陈慧君策划,郑胜天担任学术主持。 郑重宾早在1988年就于上海美术馆举办了大型水墨个展,之后他的作品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