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遨(866-939),字云叟,唐代诗人,滑州白马(河南滑县)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 生 平 郑遨,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卒于晋高祖天福四年(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记载:天福四年十一月丙申,谏议大夫致仕逍遥先生郑云叟卒。),年七十四岁(旧五代史云:天福...
字云叟:“云叟”二字,不仅是对郑遨隐士身份的一种象征,更蕴含了他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云,象征着高远与不可捉摸;叟,则是对年长者的尊称,合在一起,便是对郑遨人生哲学的完美诠释。 避讳改名:由于唐明宗祖庙讳“遨”,因此,在当时的社会习俗下,人们更多地以他的字“云叟”来称呼他,这一细节也反映了...
[唐代] 郑遨 韵脚:"庚"韵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翻译 拼音 打开APP阅读全部内容 《茶诗》翻译 AI智能翻译 嫩嫩香而且灵,我认为在中英。 夜臼和烟捣,冷炉回答雪烹煮。
郑遨,字云叟,生于866年,卒于939年,河南滑县人。他自幼便勤奋好学,性格耿直不屈。在唐昭宗时期,他未能考中进士,于是选择隐逸山林。1.1. 【早年求学和隐逸生活】郑遨自幼勤奋好学,性格刚直不屈,年轻时选择隐逸山林,过着恬淡的生活。他游历时,只带着两名青衣童子,一琴一鹤,尽显恬淡生活。唐天成年间,...
唐· 郑遨 美人梳洗时, 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 戴却数乡税。 字词解释: 间:间隔,错杂地缀着。 珠翠:指珍珠和翡翠。 两片云:古时用来形容女人的秀发,这里代指女人头上的两个发髻。 参考翻译: 美人在梳妆打扮的时侯, ...
一壶天上有名物,两个世间无事人。这是郑遨的上联,用一壶酒和两个人来比喻他和罗隐之的友谊。一壶天上有名物,指的是酒,寓意他们的友情高贵而珍贵,如同天上的仙酒。两个世间无事人,指的是他和罗隐之,寓意他们超脱于红尘俗事,不与世争名夺利,只安心于隐居山林。醉却隐之云叟外,不知何处是天真。这...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
揭秘奢华背后的税收真相——郑遨的诗意解读 【富贵曲解析】富贵曲——唐·郑遨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美人妆扮时,满头金银珠翠间。岂知两片云鬓间之华美,竟抵得上数乡之赋税。美人妆扮时头上的金银珠宝,实际上耗费了数乡的赋税,揭示了奢华生活与税收之间的密切关系。【诗歌的社会...
郑遨在此期间写下这首警世之作。 《偶题》 郑遨〔唐代〕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 拟将枕上日高睡,卖与世间荣贵人。 帆力劈开沧海浪,马蹄踏破乱山青。 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这两句是对诗人超然物外,无忧无虑,快活自在生活的形象描述。
唐· 郑遨 一粒红稻饭, 几滴牛颔血。 珊瑚枝下人, 衔杯吐不歇。 字词解释: 伤:哀伤、悲悯之意。 红稻:指红色的稻米,为稻中的一种,亩产量低,较为珍贵、罕见。 颔:下巴颏。 珊瑚:海中的珊瑚虫的分泌物和石灰质骨骼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