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
第一种是我们现在常读到的版本,内容上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第二种是在湖南马王堆考古发掘出土的《道德经》,距《道德经》成书时间约600年,当时的政治家把这部经典拿来陪葬。 从出土的经书内容来看,当时应该是把“德经”放在前,“道经...
通过探索道经与德经的奥秘,我们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到自然与人为的奇妙结合,以及道的无限智慧与力量。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视之不见,名之曰微;听之不闻,名之曰希;捪之不得,名之曰夷。此三者,不...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
道经与德经:探索自然与道德的智慧 上篇:道经 深入探索自然之道,领悟道经中的智慧。一、道,若能言说,则非永恒之道;名,若能命名,则非永恒之名。无名,是万物之起始;有名,则是万物之根源。因此,应无欲以求观其微妙之处,应有欲以察其显露之迹。两者虽异名而同出,实质却相同,玄妙至极,是探知众妙...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关于《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实际上在后来出土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中,也是列为上下两篇,其中《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和当今通行版本的排序是一致的。其中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需要多说一句的是不能因为帛书《道德经》和如今通行版本的《道德经》字数文字有...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由两部分组成:道经和德经。虽然两者都是《道德经》的组成部分,但它们在内容、主题和思想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以下是对这两部分的详细比较和分析。 一、内容结构 道经 篇章安排:《道德经》的前三十七章通常被认为是道经部分。 主要内容:这部分主要探讨宇宙的根本原理和道的本质...
到底道经在前正确?还是德经在前正确?这有个天机,祖师爷给我智慧感应,当时我回答:不管用一般常见版本,还是用马王堆出土的,看《道德经》的原文就很清楚,差异是两部经典的差异,是上下篇的差异,其实有好几章里都说到了道德的次序。德经里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
应该说这不是原文的排列,既然称为“道德经”,就应该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至于传经者为什么要改变两经的排列顺序,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说起先没有“道德经”之称,称为《老子》,道经也应该排在前面,这与老子写作所依据的题材有关。“道经”和“德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认为是老子当初在写经文的时候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