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的理念中,道不是抽象的哲 学命题,而是人类生存世界的基本原则。这种道与人的生死、荣辱、得失等具体生 活形态都有关系,是一种超越并包容一切的存在,是宇宙间万物生成变化的规律 和本源。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具有生成、滋养、长养、成就万物的功能。 2. 道的自然性 道是自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
总之,庄子之“道”,无形无迹,千变万化而没有常规。它失天地生,是造化万物之源,万物自然的生死变化无不体现它的存在。对这个存在,人可用内心去体验参悟,但却无法描绘和言传。故得道之人,首得高远广大无穷之境界,表现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万物相合的人格修养。这种人,治世则无为,无为则不扰民;处人则无争,无争...
阴阳之道,语出《易经系辞上》。文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何为道家的道?先说道家。所谓的道家,就是中国古代以“道”为核心,一些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其中代表人物庄子,当然还有其他人,这里只研究做为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何为庄子?所谓的庄子,姓庄,名周,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
物质不如精神,万物不离天道,此身不比此心。六者之中,三个后者才是最主要的,是核心,是不该受到前者影响的。既然外物不可影响心境,那么我们又何必在意容貌的丑陋、嫌弃自己的身体呢!庄子这里,正面回答了前文故事中,一位高人嫌弃自己身体是累赘的言论。心中有个“嫌弃”在,仍然不在道中也。然而,四位道家...
庄子认为,只要仍然在这世俗世界寻求有用,孜孜不倦地追求名利无情的现实之间就会不断的射来。因此,庄子提出了他的终极出使之道,无用之用。 第3层境界,不用之用。在第三层境界中,庄子首先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齐国屈原,这个地方有一棵直通天际的参天神树。有一天,一位匠人和弟子去神树参观,弟子一个劲地观赏...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
庄子是在用忘记物我的差别来消除人生的痛苦。 但人生活于世界,不单是面对物,更要与人打交道,而人之所以痛苦,来自于自我与别人的比较,这种比较,庄子叫做“有待”。事实上,有待来自于欲望。我们总是期待着某种东西,如功名利禄美食美色等。当你把期待变成执着时,期待就变成了人生枷锁。庄子说有人为名殉身,有人...
庄子代表的是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唯心者,他绝对幸福,因为他超越了事物的普通区别,超越自己与世界的区别,“我”与“非我”的区别,他与道合一,所以像庄子这样追求精神绝对自由者,以理化情就很好解释了。以理化情是用理性战胜感性,要表现出理性,首要你得知晓某道理,知道事情的本质,才...
庄子道家思想无所不包,寥寥几字拨开人生迷雾,恍然大悟相见恨晚 “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却历来被儒家重视,视为最高追求之一。道家思想,讲究能出世能入世,出世修身到达“大宗师”水平,才能入世“应帝王”——治理国家、平定乱世。自古以来平定乱世的人物,许多出自道家;而治理盛世的人物,多数属于儒家。一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