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型室内情景剧《又见敦煌》演出的现场,年轻的敦煌学者与王圆箓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王道士迫于无奈与无知将中华瑰宝运出敦煌的心路历程在剧中一一毕现。 穿过历史长廊,浏览敦煌纪年,时光穿梭至1907年的敦煌,有这样一位弱小的道士( 王圆箓),不经意间窥视了千年尘封的历史,从此揭开了千年莫高的神秘面纱,在...
[百家讲坛]王圆箓为何要从山清水秀的湖北 跑到荒凉干燥的大西北当道士 选集 更多 《百家讲坛》 20241112 博物馆里的动物们 9 江都王的玉蝉 《百家讲坛》 20241111 博物馆里的动物们 8 中山国的猴子 《百家讲坛》 20241110 博物馆里的动物们 7 虢国君主的燕子 ...
“历史罪人论”者认为,如果王圆箓第一次盗卖文物是上当受骗,那么后来又连续5次以上在17年间继续盗卖文物,这肯定不是上当受骗。 “无知黑锅论”者则认为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后,向当地官员汇报,当时的政府却长达7年置之不理,半路出家的农民道士贱卖文物亦在情理之中。此外,若无引狼入室的中文翻译蒋孝琬,斯坦因不...
王圆箓的法体就存放在白塔之内,他是一名道士,却尽毕生之功守护着一片佛窟,他洞启了敦煌文化最重要的一扇门,却又无奈将中华瑰宝贱卖给外国掠盗者。后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也难怪陈寅恪先生要在莫高窟前的一座石碑上奋笔疾书“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了。...
历史上的1900年5月26日,一个本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在敦煌的16号窟的墙壁上发现了闻名中外的17号藏经洞。随着藏经洞的发现,王道士也揭开了自己亦佛亦魔的岁月,直到现在藏经洞与他依旧紧密联系在一起。 王道士(1849-1931)湖北麻城人。本名王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
清末,在莫高窟落寞的岁月中,一个叫王圆箓的穷道士再次改变了莫高窟的命运。王圆箓,这个人并不能单纯地用好人 或坏人来形容。说他是莫高窟的罪人吧,他却一直默默守护着莫高窟直到死去;说他是莫高窟的守护者吧,他却卖了莫高窟藏经洞珍贵的文物。随着藏经洞文物的流散,莫高窟也再次回到世人的眼中。那么,王圆箓...
实拍,百年前中国道士形象 王圆箓并非余秋雨笔下那么猥琐!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鲁迅是把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待的。 谈起中国道士形象,大家马上会想到影视中的太上老君、丘处机,也会想...
王圆箓道士,原本出身在清朝末年湖北一个贫农家庭,家贫如洗,一家人靠给地主种地为生,恰巧那时正逢兵荒马乱,饿死人都是常有的事,那个时候最底层人要想有出头之日,就两条路可供选择,第一条读书中举出仕当官,但是显然第一条王圆箓一家无法承担其读书费用,连吃饱饭都难,哪有那功夫去读书,第二条就是...
王道士(1849-1931),本名王圆箓,也有称元录,或者圆禄。这些个名字,特别是圆箓这个带点儿道教意味的名字,应该都是后起的。小时候家贫四处流浪的王道士也许只有个“王二狗”之类的土名而已,入了教才有了体面的正名。王道士老家是湖北麻城,麻城,这可是个很有意思的地儿,看过马识途的《夜谭十记》或者看过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