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这件事是在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一篇奏议。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天下,受到秦王的重用,被拜为客卿(所谓“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作官者的称呼)。在秦王政元年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来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以此来消耗秦国国力,不东...
谏逐客书 李斯 ①臣闻吏议(商量)逐(驱逐)客,窃(私下里,私自。表示个人意见或行为的谦词)以为(认为)过(错误)矣!昔缪[mù]公(秦穆公;缪通“穆”)求士,西(名作状,在西边)取由余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状语后置],东(名作状,在东边)得百里奚于宛[yuān][状语后置],迎蹇[jiǎn]叔于宋...
在古代公文中由于文种不同对事论断的情况也有差别如下行的君命文种比较偏重于断凡戒敕废立告谕政令等都显示独断的至高权威而上行文种的章奏表议等则较侧重于论当然也应有断凡谏说劝请陈乞弹劾执异等本身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不论说何以达其目的 《谏逐客书》 【先秦】李斯 【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需要说明的是,李斯在《谏逐客书》回避客卿的动机讨论,固然是一种策略,但不意味着动机问题本身不重要,因为这跟人性、人格紧密关联。即以李斯论,他固然为秦的强盛、为统一天下作出巨大贡献,但其根深蒂固的自私自利之心,使得当他处于个人利益和正义之心无法协调的秦二世时代,他还是转求自保,放弃进谏,向荒淫...
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使动〕公室〔王室〕,杜私门〔贵族豪门〕,蚕〔名作状,像蚕一样〕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从前假使〕四君却〔拒绝〕客而不内〔通假字,通“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富强有利〕之实〔事实〕而秦无...
这篇《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始皇的一封劝谏信,旨在劝阻秦始皇驱逐客卿的错误做法。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阐述了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指出逐客不仅不利于国家统一,还会使秦国失去人才和民心。背诵时可以分段进行,先背熟每段的内容,再整体串联起来,这样更容易记忆。0...
《谏逐客书》注音版及译文 为《谏逐客书》注音和注译,供大家阅读、学习,助力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纠正了部分音误,如有未能穷尽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