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浓荫之下,巨柯之旁,你尽可漫游、清玩,深入无为的境界。闲躺、安睡,尽享逍遥之乐。如此,你便与大树同在,免于刀锯之祸,远离人间苦难。实现真正的自由自在,再无人生之艰难痛苦。”《逍遥游》首先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揭示了“小”与“大”的哲学差异。随后,作者指出无论是飞行能力有限...
“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喻人精神纯粹、明净无染;“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喻人无私无欲,不积不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喻人明白四达,逍遥无为;“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榖熟”,喻人精神凝聚,中自正而外物弗伤。这样的人神全而无缺,外在的伤害不得其门而入,故入水不溺,入...
庄子逍遥游理想人格的本质内容是对个人精神绝对自由的追求,因而具有理想的性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就是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无待、无累、无患的“逍遥”。这是一种理想中的主观与客观无任何对立或矛盾的个人自由自在的存在,一种一切感性存在皆被升华为“道通为一...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炬火,小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
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鲲(kūn):本指鱼卵,此处借用为表大鱼之名。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逍遥游》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代表作,也是庄子思想的出发点。庄子认为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有所依赖,都没有做到真正的逍遥。 “逍遥”指不借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束缚。 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无功无名无已”,即心灵顺应天地大道,不受任何外物束缚,真正达到心神自由。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译文】 遥远北方,不见太阳,天黑水暗,叫作北冥。北冥有鱼。名鲲,从头到尾几千里长,没法丈量。鲲变成鸟,名鹏,背脊几千里长,没法丈量。鹏努力飞起来,...
关于逍遥游全文及翻译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词类活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逍遥游全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原文 作者:庄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庄子·逍遥游》全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