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译文】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注释】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的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刘长卿一生中经历两次重大变故, “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两次均是因为他人诬陷被贬,后来就算走出囹圄,却依然饱受质疑,不得高升。怀着这个缧绁的困顿世事的质疑,他一度迷失在心灵的征途。在他的诗歌中,也常常体现出浓重的悲苦之色。然而不得不承认,在与灵澈上人等众僧交往的过程之中,他们的...
送别诗,就要写出深厚情谊,依依不舍。说起送别诗,很多人会想到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写诗很重视主观感受,哪怕写景也能流露出心中思绪。他喜欢借助夕阳、青山、浮云暗示情绪态度,用隐喻的手法把人带入到诗歌的意境空间。这首《送灵澈上人》是刘长卿的代表作,灵澈是一位诗僧,上人是刘长卿对他的尊称。...
某天傍晚时分,刘长卿相送灵澈暂回竹林寺归宿,心有所感,便创作了一首《送灵澈上人》。诗作原文如下: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的大意是:远远望去,竹林寺被深青色山林遮蔽的若隐若现。寺里敲响了报时的铜钟,悠远的钟声随风传来。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他独自向青山...
纵观刘长卿的这首《送灵澈上人》,前两句写了灵澈上人离开前的情景,后两句写了诗人目送灵澈上人归去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和依依不舍之情,也表现出了灵澈上人,以及诗人闲适淡泊的情怀。虽通篇写景,却景中含情,既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首精美如画的山水诗。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这是刘长卿送别诗中的名篇,也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大约写于公元770年夏秋之际。当时,刘长卿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刚好遇到了游方歇宿润州竹林寺的灵澈。两人短暂的相聚后,到了傍晚,诗人送灵澈回竹林寺,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提到送别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送别的伤感,朋友间的依依不舍。但是,这首诗却写得很...
灵澈上人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与刘长卿的诗歌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人虽一为俗世官员,一为方外高僧,却因共同的文学爱好和相似的境遇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天,刘长卿从贬谪地南巴归来,失意待官,心情郁闷。而灵澈上人则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亦不甚得意。两位失意的朋友在润州相遇,久别重逢,...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注释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
“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以写诗著称的和尚灵澈(749-816)出道以后到处游历干谒,结识了不少达官名人,这首诗就是前辈诗人刘长卿写来送他的。诗中第一句提到的竹林寺,现在难以确知在哪里,有影响的说法有两种:一说这是一座始建于晋朝的古庙,其故址在今江苏丹阳城南;一说刘长卿此诗作于他被贬为睦州(今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