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诏书,指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作清朝统治之最后结束。因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故由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临朝称制。退位诏书共三道,概述图为辞位正文。退位诏书起草人为清末民初实业家、...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大清统治中国最后结束。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那么诏书的起草者是谁呢?多数人认为是清末状元张謇,本文对这段历史不做考证,旨...
清帝退位诏书,指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于是清朝正式灭亡。因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故由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临朝称制。退位诏书共三道,概述图为辞位正文。退位诏书起草人为清末民初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江苏通州人张謇。 中文名清帝...
解读清帝退位诏书 ┃ 朝之将亡,其言也真!清朝的灭亡起于这份清帝退位诏书,退位诏书是以清廷隆裕太后的名义颁发的,因为当时的溥仪只有七岁,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就是最高统治者,诏书颁布时间是1912年2月12日,所以清帝退位也是在当天,清朝灭亡也是次日。下面我就把原文和译文交叉着进行讲解,便于大家了解语境和...
无独有偶,胡汉民也指出,“清帝溥仪退位之宣言,由张謇起草,交唐绍仪电京使发之。”退位诏书无比重要,即便真的是张謇所拟,也只可能是一份草稿,是需要送给袁世凯、隆裕太后、等人仔细斟酌修改的,毕竟这是一件大事,对当时的国体有重大影响。不少历史专家认为,袁世凯身上争议很大,可他在清帝退位和退位诏书这件...
首先来说,1912年的这次退位,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眼看着大势已去,加上袁世凯等人的威逼利诱,于是便索性退位了。不过在这份退位诏书中,有这样一条关键的内容,原文曰:“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这句话很好理解,说皇帝退位可以,但是...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以清廷的名义,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 第一道谕旨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
有学者曾经专门研究过清朝退位诏书,按照他们的研究结果,简简单单300多个字却是大有乾坤。里面大体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意思,首先,清朝承认自己的统治不是国泰民安,乃是一片造反和起义。但是清朝一开始就表示所有的罪过不完全是皇帝的锅,而是因为民军起义,所以才造成流言四起,百姓民不聊生。这是什么意思?很明显...
清帝退位诏书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错失立宪改革机会的清廷走到了末路。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