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离非时食,名近住,亦近住支;余名近住支,非近住。故说近住,具足八支。尊者妙音众世说曰:应言近住,或全无支。或一二三,乃至或七。非要具八,方名近住。如是说者,非全无支,乃至或七,得名近住。名近住者,要具八支。问:近住律仪,云何而得?答:从他教得。谓随师教,自发诚言,恭敬受得。问:受...
近住律仪的期限通常为一昼夜,即从黎明到次日黎明。在这一时间段内,受戒者需要遵守所有与近住律仪相关的规则,直至仪式结束。这一规则旨在帮助修行者体验和理解特定的修行实践。近住律仪之所以被称为“近住”,是因为它与阿罗汉(佛教中的最高成就者)的修行方式有关。通过遵守这些规则,修行者可以模...
近住律仪摘自:佛学大词典梵语upava^sa-sam!vara,巴利语同。音译作邬波婆沙三跋罗。别解脱律仪之一。又作近住拥护。指在家男女所受之八斋戒。近阿罗汉而住,可防身语之过,故称近住;或谓系近于‘尽寿戒’而住,故称近住。据俱舍论卷十四载,所谓八戒即:一不杀生、二不与取、三梵行、四不虚诳语、五不...
如是离非时食,名近住,亦近住支;余名近住支,非近住。故说近住,具足八支。尊者妙音众世说曰:应言近住,或全无支。或一二三,乃至或七。非要具八,方名近住。如是说者,非全无支,乃至或七,得名近住。名近住者,要具八支。问:近住律仪,云何而得?答:从他教得。谓随师教,自发诚言,恭敬受得。问:受...
近住律仪八支中 前四是尸罗支性罪 ….. 八中 前四是尸罗支谓离杀生至虚诳语 由此四种离性罪故 ……以上为论文摘要详参《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九尊者众贤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http://t.cn/A6TGQoqg
近住律仪必具受八支 俱舍论十四卷十二页云:何缘受此,必具八支?颂曰:戒,不逸,禁支,四一三如次。为防诸性罪,失念及憍逸。论曰:八中前四,是尸罗支。谓离杀生至虚诳语。由此四种,离性罪故。次有一种,是不放逸支。谓离饮诸酒生放逸处。虽受尸罗;若饮诸酒,则心放逸,犯尸罗...
谈到禅修,必须依照戒、定、慧三学的次第修行;也即是说,在戒清净的基础上修习止观。谈到戒清净,对在家人来说,要守护好五戒,有条件的话应持守近住八戒或慈心九戒。对于比库来说,有四种清净戒:巴帝摩 卡防护 戒(patimokkhasamvara-sila),即比库应当守护的各种学处和律仪。二、根防护戒(indriyasamvara-sila),根...
近住律仪 佛教中的近住律仪1 近住律仪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2 佛教中的近住律仪 杂集论八卷一页云: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近住律仪?依止不能远离恶行,及不远离欲行。是故为彼但制日夜近住律仪,为令渐渐俱修学故。问:若唯修学邬波索迦一分学处;为说成就邬波索迦律仪?为说不成就耶?答:应说成就...
善学于律仪, 所说皆善语, 此为最吉祥。 奉侍父母亲, 爱护妻与子, 工作不混乱, 此为最吉祥。 布施与法行, 接济诸亲族, 行为无过失, 此为最吉祥。 远离.离恶事, 自制不饮酒, 于法不放逸, 此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虚, 知足与感恩, 适时听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