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12日,“辫帅”张勋在天津的住所内病逝,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时年69岁,张勋病逝后,溥仪为了表彰其对满清的忠诚,赐了个“忠武”的谥号给他。
那时候,好多革命部队跟百姓早就把辫子剪掉啦,都换上了新的军服,还定了新的军礼。可张勋的部队呢,还留着辫子,举着清的军旗。他的这种做法,在其他军阀和武装势力眼中特别怪异。他们觉得,这只是清朝的封建残余势力在勉强支撑。张勋的队伍,被他们叫做“辫子军”,张勋本人,也被称作“辫帅”。【妻妾众多】张...
江西奉新人张勋,清朝末年曾担任江南提督、两江总督及南洋大臣等要职。因为愚忠于满清皇室,至民国成立后依然命其所部官兵保留象征满清王朝的长辫,被时人称为辫帅。张勋曾策划并实施了拥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复辟丑剧,率部疯狂镇压革命党人,成为清末民初一个颇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辫帅张勋哪些...
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
他也曾短暂地拥立溥仪“复辟”,但这场闹剧仅仅持续12天就结束了。但这位顽固不化的军阀在去世时却有无数人来为他送葬,甚至孙中山也曾称赞过他的“忠心”。他就是“辫帅”张勋。1.早年发迹 张勋,字少轩,是现在的江西奉新人,1854年出生。他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爷爷在他6岁时也被太平军杀死,从此便...
“辫帅”张勋搞复辟,在正史上名声很差,在民间却人缘极好!进入民国了,全国上下、军民人等都剪了拖在脑后的辫子。可安徽巡阅使张勋和他的部队却都留着辫子,所以被时人称为辫子军。首领张勋被称为“辫帅”。在历史上,张勋名声并不好。大家都知道的,他闹了次复辟,把小皇帝溥仪拉出来,重新做皇帝,结果...
清末重臣、民初将领、著名的“辫帅”张勋,是江西奉新县苦孩子出身。8岁丧母、12岁丧父,一度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 26岁那年,张勋参军并于中法战争期间开赴广西前线,他意志坚定、作战勇敢,从最普通的士兵开始,步步高升。到清朝灭亡,他已经坐上了总督的交椅。 在飞黄腾达的过程中,和当时的达官显贵一样,张勋一...
北洋军阀“辫帅”张勋 北洋军阀“辫帅”张勋。今天讲述一位百年前曾活跃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人物张勋的离奇故事。这个从农民出身一路打拼成为提督的张勋,对清朝朝廷忠心耿耿,革命后不屑于剪去辫子,被称为"辫帅"。可就是这个执迷不悟、顽固落后的家伙,却有着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怪癖他竟然喜欢把女人的肚子当枕头!...
让我们从头细说他的传奇,就从“辫帅”插手府院风波那一刻谈起。1916年夏日的一天,6月6日,袁世凯因妄图称帝,引来了南方革命军的北伐怒火,心情郁结,最终抱病而终。国家亟需领头人,此时,声望卓著的副总统黎元洪临危受命,接掌了大总统之位。然而,实权却悄悄滑入了总理段祺瑞的掌心。好景不长,黎元洪的大...
“辫帅”张勋墓地:寒酸简陋,下葬时用9口棺材,图7显示他的身份 【张勋】张勋(1854年-1923年),原名张和,字少轩,号松寿老人。张勋是江西省奉新县人,晚清时期张勋历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清朝灭亡后,张勋誓死不愿剪掉辫子,同时禁止部下剪掉辫子,时人称为“辫帅”。(这是一组反映张勋墓地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