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
张勋到北京搞复辟时,为了不引起各方人士的怀疑,将自己的主力部队40营(一营500人)官兵留在徐州,只带了10营官兵进京。为了方便支援,张勋与留守的副手张文生约定暗号:送40盆花进京,即为率2万大军入京支援。结果当1917年7月1日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后,于7月4日被段祺瑞的讨逆军攻击,情势危机。张勋向张文生发电:速送40...
但张勋的“复辟”很快遭到了各方势力的一致反对。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成,立即组成“讨逆军”,于7月4日在马厂誓师出发,讨伐张勋。段祺瑞 张勋的这5000人显然是不够打的,而且“讨逆军”还有飞机助阵,对紫禁城进行了3次空袭,吓得辫子兵狼奔豕突,四处逃窜。“辫子军”很快就被击败,7月12日...
1854年10月25日,一个婴儿在江西奉新县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显赫一时的“辫帅”张勋字绍轩。张勋的父亲是一个破落的小商。在他10岁时病死,从此家景便一蹶不振。 张勋的幼年并不尽如人意,大概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原因,他生得身体矮小,面黄肌瘦,相貌平平,并无“伟人”的气度。但也有人说他的眉...
张勋家人把“辫帅”张勋的墓地建在了陶仙岭的山顶上。这墓是朝着西边的,顺着山势建成了梯形,墓门一打开,就能看到前面一马平川的田地,视野特别宽广。整个墓地大约有2400平方米大。在墓穴正前大概一百米远的地方,有个御碑亭,亭子里立着末代皇帝溥仪亲赐的碑。在张勋的墓碑那儿,摆着个石头香炉,是用青石雕琢...
民国建立后,张勋为了向清朝表忠心,要求手下士兵都留着长辫子。他本人外号叫"辫帅",带的部队也被叫作"辫子军"。不过这支队伍名义上还是听从北洋政府调遣。1913年孙中山发起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时,张勋虽然心里还惦记着清朝,对袁世凯也没什么好感。不过他对革命党的仇恨更深,亲自带兵在南京镇压反袁军队,杀害了...
张勋——策划清朝复辟十二日闹剧,连张作霖都巴结的孤忠"辫帅"1917年的一个深夜,北京城内灯火通明。紫禁城养心殿内,一群身着清朝官服、留着长辫的人正在忙碌地布置场地。殿外,数千"辫子军"严阵以待。这场戏的主角是一位来自江西农村的穷小子,此时他正踌躇满志,准备上演一场惊天动地的"复辟大戏"。他...
“辫帅”张勋出生于江西省奉新县,他的家族本是当地一个家境尚好的名门望族,但造化弄人,他祖父在世那年,受战乱影响,家道中落,家族至此衰败,一蹶不振。这就使得张勋从出生开始,就过着极为贫苦的日子,张勋12岁那年,父母亲相继病逝,这就使得张勋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家,自谋生路。离开家之后的张勋...
【“辫帅”由来】张勋出生于 1854 年的清朝,他小时候家里特别穷,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他最大的念想。1884 年,家里实在穷得没法过了,张勋只好去长沙参了清军,想着在部队能混口饱饭吃。在那个时候,法国侵略了越南,占领越南之后,法国军队又往北打向中国,张勋跟着清军去了广西,在那儿抵御法国的入侵。张...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人物,他的习惯相当独特,居然偏爱以女性的腹部为枕,习惯于在女性身上安睡。对于熟悉近代历史的人来说,这个名字绝对不陌生,他就是昔日北洋军阀中的“辫帅”——张勋。【“辫帅”由来】张勋出生于1854年,正值清朝时期。他幼时家境贫寒,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望。到了18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