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料上看,丹麦人辛德贝格当时与德国人京特博士同在南京栖霞山江南水泥厂工作。辛德贝格先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曾试图将几名受伤的中国难民送到南京城里救治,并曾委托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向日本大使馆递交了17000名难民致日本大使馆的请愿书。在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中,辛德贝格似乎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身影。
辛德贝格和京特作出决定,秘密庇护和遣送前来避难的中国军人,公开在工厂南北大门外边收容难民,用曾经拯救过自己的丹麦旗帜,来拯救别人。很快,来自四面八方的难民先后涌进了这座倚在山脚下的江南水泥厂难民区。…
辛德贝格的英勇无畏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和他的义举一直被铭记和缅怀。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重要讲话中表示,辛德贝格等人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2014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华时,专门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
辛德贝格全名贝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上世纪30年代的一段特殊历史,将这位丹麦人与许多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1937年至1938年,受雇于丹麦史密斯公司的辛德贝格在中国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辛德贝格与他的德国同事卡尔·京特等人一起,利用身份...
辛德贝格和京特作出决定,秘密庇护和遣送前来避难的中国军人,公开在工厂南北大门外边收容难民,用曾经拯救过自己的丹麦旗帜,来拯救别人。 很快,来自四面八方的难民先后涌进了这座倚在山脚下的江南水泥厂难民区。文档和信件记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先后庇护了一万...
辛德贝格 在外籍人士纷纷离宁之际,丹麦人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1911.2.19——1983.5.1)却于1937年12月5日来到中日交战的中心——南京 。据现有资料,在1937年12月——1938年2月间,辛德贝格共计10次出入已遭日军严密封锁的南京城:1937年的12月20日 、22日 、24日 ,1938年的1月...
辛德贝格 诚如辛德贝格自述,自1937年8月份以来, 他每天都亲身经历着战争的恐怖,“血,血, 到处都是血” 。但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本身无一语批判,他忍受不了的仅仅是——日军杀人的方式“令人毛骨悚然”。他也没有对日军在上海造成的中国平民死伤,表示谴责,他忍受不了的仅仅是——自己被派去收尸的工作是“让人...
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 Bernhard. Arp.Sindberg),丹麦人,1911年生,终身未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当时在南京保护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之一。1937年,伯恩哈尔.辛德贝格代表丹麦到中国协助保护江南水泥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辛德贝格和德国的卡尔·京特博士在江南水泥厂设立了难民营,先后保护和救助了...
“在奥斯胡市绽放着一种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用以缅怀一位在中丹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物,他就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挽救数以万计中国人生命、记录和揭批日军罪行的丹麦义士贝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何铭生说,“‘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象征着和平,歌颂这份可歌可泣的国际友谊,也传承着辛德...
在丹麦奥胡斯市绽放着一种名为“永远的南京”的黄色玫瑰花,当地政府以此名缅怀一位在中丹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物,他就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挽救数万中国人生命、记录和揭批日军罪行的丹麦义士伯恩哈特·阿尔普·辛德贝格。 1911年,辛德贝格出生在丹麦奥胡斯市一个普通家庭。他自幼酷爱冒险,从14岁起便开始到国外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