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输庸代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服徭役的负担,所以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输庸代役即纳布帛以代替力役,使得部分农民可以以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故B正确。C.本项的说法与输庸代役无关,故排除C。D.本项的说法错在“解决了”,故排除D。
据本题材料“如不能服役,则按日计算,每天交绢3尺或布3.75尺,代替徭役,这叫输庸代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输庸代役使得部分农民可以以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B项正确;输庸代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服徭役的负担,所以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简化税收名目的是两税法,不是输庸代役,排除C...
输庸代役 答案:以绢、布折役的方法称为“输庸代役”。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徭役,则每丁...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封驳、涂归、画敕 答案:三省六部制在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规定。中书省拟好诏令后,转门下省。门下省若发现...
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可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称为“庸”。“输庸代役”发端于隋,制度化于()。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
[解答]:A.输庸代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服徭役的负担,所以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输庸代役使得部分农民可以以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故正确; C.本项的说法与输庸代役无关,故排除; D.本项的说法错在“解决了”,故排除。 故选: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侧重于考...
唐朝规定每丁每年要服徭役20天,如不能服役,则按日计算,每天交绢3尺或布3.75尺,代替徭役,这叫输庸代役。输庸代役 A. 使农民负担暴增 B. 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 C. 简化了税收名目 D.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纳“庸”...
[主观题] 输庸代役 答案 【参考答案】 以绢、布折役的方法称为“输庸代役”。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徭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这种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多...
答案:以绢、布折役的方法称为“输庸代役”。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徭役,则每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姓氏录》 答案:武则天为打击士族势力,于显庆四年(659),通过高宗下诏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新修的《姓氏录》把武氏家族列为第一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输庸代役 422022-06 3 第六章—隋唐五代—租调力役制 412022-06 4 第六章—隋唐五代—公廨田 632022-06 5 第六章—隋唐五代—《开皇律》 212022-06 6 第六章—隋唐五代—进士科 502022-06 7 第六章—隋唐五代—州县制 522022-06 8 第六章—隋唐五代—三省六部制 49202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