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举办的“中国IC独角兽-车规芯片峰会”上传出好消息,航顺芯片产品总监透露,未来五年车规级MCU产品将快速覆盖自动驾驶,相关国产化芯片的进口替代也正在加速。 此次会议是由中国IC独角兽联盟、慕尼黑展览(上海)联合主办,中汽研以及黑芝麻智能、美新半导体、航顺电子、得一微、先楫半导体等数十家中国车规芯片企业参加...
在最近举办的“中国IC独角兽-车规芯片峰会”上传出好消息,航顺芯片产品总监透露,未来五年车规级MCU产品将快速覆盖自动驾驶,相关国产化芯片的进口替代也正在加速。 此次会议是由中国IC独角兽联盟、慕尼黑展览(上海)联合主办,中汽研以及黑芝麻智能、美新半导体、航顺电子、得一微、先楫半导体等数十家中国车规芯片企业参加...
同时就应用来看,乘用车在2023年份额大约是 %,未来几年CAGR大约为 %。 从生产商来说,全球范围内,32位车规级MCU芯片核心厂商主要包括Ventana Micro Systems、Renesas Electronics、Codasip、Kneron、SiFive、STMicroelectronics、NSITEXE、Tenstorrent、SiMa Technologies、Microchip等。2023年,全球第一梯队厂商主要有 、和 ,...
在最近举办的“中国IC独角兽-车规芯片峰会”上传出好消息,航顺芯片产品总监透露,未来五年车规级MCU产品将快速覆盖自动驾驶,相关国产化芯片的进口替代也正在加速。 此次会议是由中国IC独角兽联盟、慕尼黑展览(上海)联合主办,中汽研以及黑芝麻智能、美新半导体、航顺电子、得一微、先楫半导体等数十家中国车规芯片企业参加...
说到车规级芯片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MCU,在一辆汽车中有1/3的芯片都是MCU。MCU在汽车应用中起到了单元模块控制的作用,例如车身控制、动能控制、自动驾驶等方面都需要用到MCU。汽车电气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据商务部表示,1至9月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
一般来说,车规级MCU与消费级MCU主要区别在于温度范围(消费满足0-85度就可以,工业级一般是-20到105度,汽车级要求-40度到125度)汽车的流片和封装,从设计开始就得符合车规级规范,从设计到晶圆到封装到测试,所有流程必须符合规范,势必会增加成本。所以车载的MCU比消费级的MCU贵20%-40%...
作为国内车规级MCU领域的领先者,旗芯微专注于打造高性能、高功能安全的MCU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汽车市场需求。公司核心团队是国内唯一具备完整8/16/32位车规级MCU开发能力的本土团队,致力于提供高算力、符合功能安全标准的车规级MCU,且所有产品均通过了车规AEC-Q100及其他严格的可靠性测试。旗芯微的主要...
日前,力源信息(300184.SZ)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武汉芯源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源半导体”)基于Cortex®-M0+内核的CW32A030C8T7产品于近日通过了AEC-Q100车规测试,此产品是芯源半导体首款车规级MCU产品。 据了解,AEC-Q100是AEC(美国汽车电子委员会)的第一个标准,主要针对车载应用的集成电路产品所设计出的一...
车规MCU门槛高,回报周期长 国内实现车规级MCU量产的厂商不多,有业内人士表示,原因在于入行门槛太高,具有车规标准多、研发周期长、隐形成本高、配套要求高、连带责任大等高壁垒特性。 另一方面,该业内人士认为,做车规MCU不管是从投入时间、资本和人才来看,都要比做消费类MCU要求高太多。而目前大多数厂商都追求短...
集微网消息,5 月21日,比亚迪半导体文化宣传平台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比亚迪半导体车规级MCU量产装车突破1000万颗。图片来源:比亚迪半导体 2007年,比亚迪半导体进入工业MCU领域,工业级触控MCU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基于行业深厚的积淀、高品质的管控能力与强劲的研发实力,比亚迪半导体从工业级MCU跨越延伸到车规级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