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构有职有权,社会交往也多,但从不为个人谋取私利。 大女儿赵静男自哈尔滨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在东北呆了30多年,想调回复旦大学,苏步青、谢希德都是赵超构的朋友,可他就是不肯开这个口。每逢星期天,赵超构就提着一摞《新民晚报》到邮局给远在哈尔滨工作的赵静男...
2024年9月9日,是中国大陆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报纸——新民晚报创刊95周年的纪念日,当日,“林放不老——赵超构手迹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览”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举办,展览通过大量第一手的原版书、手稿、文献、摄影等展现赵超构先生的生平故事、道德文章,也包括郭沫若、赵朴初、王蘧常、启功等名人的墨...
今年9月,是赵超构为之奉献一生的新民晚报创刊95周年,11月,是赵超构名作《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新民晚报社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举办“林放不老——赵超构手迹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展品中,有1944年出版的《延安一月》初版本,有赵超构1991年的“未晚谈”手稿,还有一本台历。“上午市政协团拜...
老报人张林岚在《赵超构传》(文汇出版社1999年8月版)中谈及此,说:“毛泽东约见赵超构是哪一天?这个历史问题连赵超构自己也已记不起来,别人也无法回答。我问过他多次,他说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无从查考。” 赵超构经历了现当代中国激烈动荡的年代,这三个“人生谜团”是他波澜壮阔人生场景中的三朵小浪花,不管当年的...
每当提及新闻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许多人都不禁会想起被誉为“一笔曾当百万师”的报人赵超构。 80年前,34岁的赵超构在国民党统治区,把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写成了13万字的长篇通讯《延安一月》,并在《新民报》上连载81天,呈现“新社会试验区”延安的真相,打破国统区对共产党及解放区的偏见,为...
赵超构(1910~1992),我国新闻界泰斗、著名杂文家和社会活动家。学名景熹,笔名林放,浙江省文成县人。他曾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首任会长、新民晚报社终身社长,还担任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以他命名的赵超构新闻奖是中国晚报界的最高奖项,全国新闻界权威的新闻奖项之一,每年评定一次。
收录的手迹,见证了赵超构提出的“短广软”办报理念和“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宗旨,彰显其新闻改革的历史价值。赵超构(1910-1992)作为中国新闻界标志性人物,既是《新民晚报》的奠基者,也是办报实践的改革先锋。其1944年撰写的《延安一月》被周恩来誉为“中国记者写的《西行漫记》”,毛泽东更盛赞“在重庆发表...
近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2024年浙江省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录。文成县赵超构出生地梧溪“赵超构故居陈列馆”榜上有名。据悉,入选第三批省级乡村博物馆名录,文成县仅此一家。全市共入选5家,还有鹿城区东瓯-器文化艺术馆、乐清市后横艺雕展示馆、乐清市玉海堂黄杨木雕博物馆、泰顺县竹里畲族乡文化展示体验馆。赵超构是...
赵超构(1910.5.4 - 1992.2.13),原籍浙江文成,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中国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笔名林放。 新中国成立后,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今日,新民晚报迎来创刊95周年。中国大陆地区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从厚重的历史中走来,在火热的时代中焕新。今天下午,新民晚报社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林放不老——赵超构手迹暨《延安一月》出版80周年展”开幕。《延安一月》重庆初版本及再版本、三版本首次聚齐展出 展览全面、立体、丰满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