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山阳人赵嘏,字承祐,他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考取进士。①事实上,他的诗名早就满天下了;许多王公大臣也时常邀请赵嘏到他们府衙里作客,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推崇,但只是他所担任的官职却一直很低。 那年秋天,心中不无懊恼的赵嘏在登览了京城长安后,写了一首七律,其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约806年-852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赵嘏早年有河东、塞北之行。大和时,游元稹浙东幕。复游沈传师江西、宣歙幕,与杜牧有往来。曾应进士试未第,寓居长安。会昌四年(844年),登进士第。大中年间,任渭南尉,世称“赵渭南”。卒,年四十余。赵嘏颇有诗名,尤工七言律诗,清圆...
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首联两句“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总写长安深秋的拂晓景象,诗人登高而望,只见凄清的云雾升腾,全城的宫殿楼阁仿佛都漂浮在云雾之中,景象壮观而又...
江楼感旧 唐代: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gǔ)是唐代诗人,进士及第,年轻时到处游历,曾逗留长安多年。赵嘏颇有诗名,不拘小节。施肩吾与赵嘏同年考中进士,关系不睦。赵嘏原先失去一只眼睛,以假眼珠代替,施肩吾便嘲讽他:“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赵嘏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将个人的感慨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谁家吹笛画楼中?
赵嘏赵嘏 赵嘏(810-856):字承祜,山阳人,唐五代著名诗人。有《渭南集》。 赵嘏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赵渭南嘏才笔欲横,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浓,揭响满,为稳于牧之,厚于用晦。善七律,风格流...
上面就是赵嘏的经典之作《长安秋望》。他因为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而滞留长安,大概率是为第二年的考试做准备。那个时候的读书人对进入仕途都非常执着。但是到了秋天,西风萧瑟,北雁南飞,一个人居住在旅馆,不免孤独寂寞,不禁想起家乡楚州山阳来,山阳即今之淮安。想起家乡的亲人和美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赵嘏字承佑,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对床夜语 赵嘏、刘沧七言,间类许浑,但不得其全耳。 吴礼部诗话 赵嘏多警句,能为律诗,盖小才也。 唐音癸签 赵渭南才笔欲横,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浓,揭响满,为稳于牧之,厚于用晦。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痴,取冠晚调不难矣。为惜“倚...
第2名 赵嘏的《宿楚国寺有怀》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这是一首很精彩的写景抒怀诗,写晚秋清冷之景,衬托作者漂泊流浪、知音难寻之情。全篇暗含作者内心孤苦寂寞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