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苏辙此诗写的是曹操赤壁之战惨败之事,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写的是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可见二者聚焦的历史人物不同,一个写曹操,一个写周瑜。②情感不同:苏辙此诗的尾联“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
苏轼的赤壁怀古词应该是在苏辙写这首诗之后的时间写的。 赤壁之战如此富于传奇色彩,成为后世人们艳说的故事。因为曹操后来的篡汉之举,后世人们一般自然是同情孙刘一方,而欣然于孙刘一方的胜利。可是就实际的历史意义而言,赤壁之战却很可能是一场大的悲剧。因为如果这场战争曹操一方获得了胜利,接下来大概就是中国的...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诗词赏析 《赤壁怀古》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境,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宿距方强行要一斗,你我已定势三分。 自古以...
苏辙元丰三年来黄州看苏轼,苏辙写了《赤壁怀古》诗,并且苏辙于元丰三年在黄州这段时间里,兄弟二人的作品往往是相互有关的。这样的话,我们不妨再结合词和赋的内容来推断:苏轼这首词很可能就是作于元丰五年以前,或者是元丰四年,或者是元丰三年(和苏辙的《赤壁怀古》诗约略同时)。我以为作于元丰四年的可能性更大,...
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朝代:宋 作者: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嶮,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 怀古 曹操 周瑜 翻译赏析 繁体原文 䪨律对照 注音对照 收藏 做笔记 🐒...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古诗文辞典共收录539370条诗词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美文的文言文翻译、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
赤壁怀古(宋·苏辙) 释义 赤壁怀古(宋·苏辙)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随便看 南柯子(元·谭处端) 南柯子(元·马钰) 南柯子(元·马钰) 南柯子(元·马钰) 南柯子(元·马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