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元丰三年来黄州看苏轼,苏辙写了《赤壁怀古》诗,并且苏辙于元丰三年在黄州这段时间里,兄弟二人的作品往往是相互有关的。这样的话,我们不妨再结合词和赋的内容来推断:苏轼这首词很可能就是作于元丰五年以前,或者是元丰四年,或者是元丰三年(和苏辙的《赤壁怀古》诗约略同时)。我以为作于元丰四年的可能性更大,...
①苏辙此诗写的是曹操赤壁之战惨败之事,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写的是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可见二者聚焦的历史人物不同,一个写曹操,一个写周瑜。②情感不同:苏辙此诗的尾联“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
C.“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D.颈联写曹操仰仗自身的强大实力执意决战,终于确定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2.苏辙此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了“赤壁之战”的古事,但苏辙旨在议论,苏轼旨在抒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D.曹操“确定了...
苏辙诗聚焦于曹操;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聚焦于周瑜。B.情感不同。苏辙诗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苏轼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C.表达方式不同:苏辙诗以记叙、议论为主;苏轼词以描写、...
,写曹操攻下荆州得到诸多水军,于是带领千艘战船到达赤壁准备与孙刘联军大战,结果没想到一把大火烧了战船。这是记叙了曹操赤壁之战的情景,因此前两联以记叙为主。故选:C。(2)内容:苏辙此诗写的是曹操赤壁之战惨败的事,而苏轼的《赤壁怀古》则写的是少年英雄周瑜指挥孙刘联军打破曹操,可见二者...
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