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费希特与耶拿宗教人士“对峙”期间,也有友人试图居中调停,如身在魏玛宫廷的歌德以及时任魏玛新教总监的赫尔德(被誉为“狂飙突进”运动首席文艺理论家)——后者与费希特同列康德门墙,但观念不合(费希特后来指责歌德和赫尔德在“无神论风波”中见死不救,显然是意气用事,与史实不尽相符)。对于友人提出让他调整讲...
费希特在柯尼斯堡与康德,和他的朋友们度过了大半个夏天后,身无分文。费希特需要帮助才能回到萨克森,他向康德借钱,这一举动至今仍让他的信徒们感到尴尬。康德大概问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呢,康德没有提供贷款,而是提出把费希特,关于宗教的手稿转交给自己的出版商。由于康德的这一举动,当费希特的《对一切启...
费希特,全名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是一位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这并未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哲学的追求。费希特的思想在德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然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发展。费希特强调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认为自我是一切的源头和基础。在他的哲...
真正的自我必须是一个客观化的、表现在定在中的概念,像圣经所说的,道变成肉身。——费希特 单独的命题,只有在整体中,通过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通过它们与整体的关系,才成为知识。——费希特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费希特 知...
知识学的哲学思想 费希特认为哲学体系只有两种,或者从知识主体出发,或者从知识客体出发,没有第三条路,单凭感性确认未经理性论证的客体的存在,只是一种无根据的信仰,一切直接从客体出发的哲学只能是独断论,唯一真正的哲学是以主体意识为基点来解释世界的唯心主义。
费希特认为,以往所有的哲学家,在试图解释我们的自我意识能力时,都遇到了一个问题。费希特坚持认为,当对自我意识的解释依赖于反思时,问题就出现了。依赖反思的自我意识,解释试图凭借两种不同的心理行为,来解释自我意识。第一种行为是对某个对象(如桌子)的意识;第二种行为是针对第一种行为的单独的意识行为。通...
—— 费希特 今天是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诞辰263周年。 PART·生平简介 SHENGPING JIANJIE 费希特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1762年5月19日—1814年1月27日),德国作家、哲学家、爱国主义者,古典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费希特出生于一个贫寒的手工业者家庭,9岁时得到邻人的资助开始上学。他曾在波尔塔贵族学校就读...
费希特的知识学 从康德哲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方向。罗素把康德之后的德国哲学家看作是叛徒,事实上从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的德国哲学虽然不是唯一的道路,但至少是其中的一条道路。在康德的后继者中,费希特的思想与康德哲学是最相似的,他抛开了康德的物自体,从“绝对自我”出发来构建哲学体系——“知识学”而且试图把...
费希特是一位伟大的现代哲人。在后康德的德国观念论的发展中,他是最具原创性的人物。实际上,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在整个欧陆哲学的传统中,费希特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但尽管如此,他却没有康德或黑格尔出名,也没有得到那么仔细的研究。对待费希特,没有像对待康德或黑格尔那样,甚至没有像对待受他影响的哲学家们...
有学者称,封闭的教育经历极有可能塑造了费希特强烈的自省倾向和独立性格,这些特质在其作品中表现得很强烈。除了不自由的生活,经济问题也时常困扰费希特。尽管男爵家族还在出资,但费希特还是生活拮据。1775年,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费希特表示“我确信自己足够勤奋努力”,但总是因为沉默寡言被同学嘲笑为“白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