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不明白事理的实相,也是引发贪嗔的缘由。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轨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
└5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 具体释义 六根本烦恼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一、贪—是贪爱、贪恋、贪著。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于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只为私欲...
佛陀的智慧:“戒定慧”与“贪嗔痴”“戒定慧”三学,是三种基本学业,由戒入定,由定生慧,修行者按照这个顺序,消除从身体到心理的一切妄行和妄念。换句话说,一切修行都是修心,无论是戒还是定,都是对自性的一种认识。三毒:贪、嗔、痴 佛陀讲,世间众生之所以沦入苦海,受尽各种烦恼,是因为三毒的作用。
1、贪——贪心、爱慕、执着 2、嗔——冲动、脾气暴躁、心理不平衡 3、痴——愚蠢、不用头脑、不明白事理 4、慢——骄傲、自以为时。5、疑——多疑、疑神疑鬼、对谁都不信任。贪:贪念一生,万物损。人的贪念有很多种类:贪美色、贪美食、贪金钱、贪物品、贪功能等等贪世间一切虚幻之物。要...
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 一.贪 贪念一生,万物损。人的贪念有很多种类:贪美色、贪美食、贪金钱、贪物品、贪功能等等贪世间一切虚幻之物。要称得上贪,很...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与贪嗔痴慢疑相对的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戒定慧惭信 分析总结。 下载app视频解答反馈 收藏
财色名食睡:出自《论语·八佾第三》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不择手段。君子好色,以礼为之;小人好色,无所不为。’”贪嗔痴慢疑:出自《八大人觉经》。 贪嗔痴慢是指四毒,而疑是指不信任。怨恨恼怒烦:出自《八大人觉经》。 怨恨...
悲是生,无生亦不成佛,此药面向众生,生的是戒定慧惭信。不经此路,不能成就。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有这样志向的师兄,也是我钦佩的人,牵马坠蹬无不能从。@存在道师兄,你转的杀鼠直播我程度太低,接受不了,在我看来他 分享回复1 林夕吧 宿命的危险 贪嗔痴怎配活的天真,这句话什么意思,有哪位...
佛教只有贪嗔痴,对应戒定慧。对于慢和疑没有找到确定的解答,只是在某处发现了“惭”“信”两字,也差不多能说的过去。惭愧,即羞耻心。我觉得消除慢,主要有几步。首先,消除比较心。傲慢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己中了彩票而后傲慢,可能是继承巨额遗产然后傲慢,也可能是自己努力工作得到的丰厚报酬然后傲慢。原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