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中的贪嗔痴与戒定慧,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处理内心烦恼的有效方法。通过持戒、修定和增慧,我们可以逐步净化心灵,摆脱烦恼,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些教义不仅适用于佛教徒,也对所有寻求内心安宁和智慧的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贪嗔痴”带来的种种烦恼,可以用“戒、定、慧”三学来消除。戒,相当于行为、习惯、道德等,是用来抵御贪欲之心的“行为规范”。比如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多种戒律,其中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条。定,就是禅定,禅定时要抛弃杂念,专心致志,...
因此,平常我们讲学佛修行,主要的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也就是转「贪嗔痴」为「戒定慧」。 贪瞋痴,被称为三毒,是说对一切顺情的境界,生起贪得无厌的贪心;对一切违情的境界,生起忿怒憎恨的嗔心;对一切事理的法则,生起邪迷痴暗的痴心。这三毒是众生心理上最...
修行佛法的世间众生,如果能够去除贪嗔痴三毒而向戒定慧三学转化,那么自然也就可以脱离苦海而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之道。贪者,众生对于因爱欲所产生的顺境贪爱之心,对于己之所欲索求无度,留恋不舍,不得不休,得之尚欲更得,如果得不到,便从心底生出不甘之意。嗔者,对于己身所遭逆境生起忿怒怨恨之心,一...
佛家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贪嗔痴,戒定慧,断舍离。”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如果你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提升内在的品质,摒弃外界的诱惑。首先,面对各种诱惑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明辨是非善恶,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正如古语所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坚守住本心,才能走出误区。
佛曰:“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戒、定、慧”即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痴;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
佛祖教导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是三种重要的智慧。首先,“戒”是指戒除不良行为和贪欲,培养道德自律,防止身口意三恶行的发生。其次,“定”是指通过禅定修行,使心进入平静、稳定的状态,远离烦恼和杂念的干扰。最后,“慧”是指开发智慧,对事物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从而能够洞悉...
【随缘】佛家中的“贪、嗔、痴、戒、定、慧”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一定的启发。其中“贪嗔痴”就是要求企业家注重自律行为。“贪”就是告诉企业家要赢得合理的回报,不要过于贪,李嘉诚的理念是:能赚七八分,还应让一分利自己赚六分,这是最好的例子。“嗔”就是告诫企业家不要有嗔恨心,不要抱怨、不要指责、...
1761 0 04:44 App 贪嗔痴性是佛性,不除妄想不求真 # 体佛法师 4909 2 01:54 App 为什么有人学佛后更痛苦,甚至家庭破裂?(因为又增添法执;从相上学佛给家人带来困扰) 3531 1 05:09 App 孙悟空为何名“悟空” # 体佛法师 2.0万 24 06:42 App 怎样清静下来,知道是影子不被干扰就好了 # 体佛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