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慢疑,都源于我们的肉身,来自于五赃。“贪”是心的本性;“嗔”是肝的本性;“痴”是肾的本性;“慢”是肺的本性;“疑”是脾的本性。贪嗔痴慢疑,本无可厚非,但得把握好度。贪了不好的东西,就会伤害本性;过嗔,就会心生怨气,肝经受憋;人一生气,经脉就会拘挛,最堵经脉,一定损肝、损脾。过痴,就会...
“贪嗔痴”带来的种种烦恼,可以用“戒、定、慧”三学来消除。戒,相当于行为、习惯、道德等,是用来抵御贪欲之心的“行为规范”。比如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多种戒律,其中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条。定,就是禅定,禅定时要抛弃杂念,专心致志,...
佛教只有贪嗔痴,对应戒定慧。对于慢和疑没有找到确定的解答,只是在某处发现了“惭”“信”两字,也差不多能说的过去。惭愧,即羞耻心。我觉得消除慢,主要有几步。首先,消除比较心。傲慢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己中了彩票而后傲慢,可能是继承巨额遗产然后傲慢,也可能是自己努力工作得到的丰厚报酬然后傲慢。原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