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育种人又挺起了腰杆子。”谢华安带领的测产专家团队欣喜地宣布:“‘中科发早粳1号’平均亩产将达588.9公斤!”许多重要新品种的测产现场,谢华安都没有缺席。这次,他又见证了早粳稻新品系新高产的诞生。对谢华安而言,宜春是他进行杂交水稻育种的渊源地之一。1973年,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育种...
谢华安视若珍宝,1975年,谢华安和同事们利用这15粒种子,培育出“矮优2号”杂交组合。本想着育成丰产优质的良种,可现实却给谢华安当头一击:还没来得及大规模推广,一场毁灭性的稻瘟病扑面而来,枯黄的稻株整片整片地倒下……谢华安看到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忍不住泪流满面。怎么办?谢华安没有泄气,反而鼓励同...
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 一双为了祖国育种事业 工作五十年的双手 让很多网友泪目↓ 82岁的他现在仍然要 战高温、冒酷暑、下田间 去照看水稻 一双手异常粗糙,让人心疼 9月1日晚,总台《开学第一课》谢华安院士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 “50年金色种子梦”他立志投身农业 来到海南开展水稻种植研究 出生于福建一个小...
谢华安是稻田的守望者。黝黑的皮肤、浓重的方言、朴实的衣着、炽热的心肠、渊博的知识,在他身上,院士与农民两个角色完美融合。出生于闽西山村的谢华安,小时候遭受过饥饿的困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从1972年农业学校毕业后开始育种算起,育种生涯已经整整49年,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曾连续16年居...
日前,“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开幕。中科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深情讲述“禾下追梦”的艰难历程与动人故事。风云五十载,福建杂交水稻研究成绩斐然,为种业创新与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在水稻夏种忙季,我们探访福建老中青三代育种家,探寻关于杂交水稻的光荣...
让谢华安找到了正确的育种路线 一举育成抗病性能极佳的恢复系“明恢63”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增产粮食700多亿公斤 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亿元 而空前的成就并未使他止步不前 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的双手 显示出他长年行走田间的痕迹 82岁的谢院士提起水稻依然目光炯炯 “发展民族种业,选育优良品种,做...
作为全国第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福建杂交水稻研究成绩斐然。说到这“一粒种子”背后的福建贡献,离不开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 1941年8月,谢华安出生在龙岩县适中保丰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饥饿是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小时候谢...
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我国的粮食产量能够达到这样的增长,有一位科学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专家谢华安。(《人物·故事》 20211014 科研征程奋斗者·谢华安) ...
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湖南长沙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稻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作了主题报告。50年来,全国科研工作者持续开展杂交水稻大协作,杂交水稻实现了数轮产量跃升,在国内累计推广面积达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超8000亿公斤。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