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自律:若想别人容忍我们的见解,我们得先学会容忍别人的见解。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基础;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自由。通过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对于读书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他的思想不仅对学术界有重要影响,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指导意义。
《胡适谈读书》是胡适毕生读书方法的总结、读书心得的汇编,收录了胡适关于读书方法的探究、读书心得的记载、与友人就书中某个问题的讨论。这本书为广大读者开辟出一条捷径:胡适高屋建瓴剖析读书的方法,又从小处着手浅谈读书的妙感偶得。读《胡适谈读书》,宛如倾听长者的谆谆教导。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收录了胡适所...
胡适认为读书三到是不够的;须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他认为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他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 “读书”这个题,似乎很平常,也很容易。然而我却觉得这个题目很不好讲。据我所知,“读书”可以有三种说法: 要读何书。关于这个问题,《京报副刊》上已经登了...
胡适谈读书的创作者 ··· 胡适 作者 作者简介 ···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
胡适 著 更新时间:2022-06-23 11:15:17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詹天佑先生年谱》序 文化 文化随笔 胡适是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更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
第二步就是习惯的养成,胡适将这部分划分为三点来讲。 第一是不要懒,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懒,尤其是做学问,多用眼、手、耳,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看过,耳朵听过,手摸过,甚至是自己的脚走到过,才能称是自己的东西,才真是自己得来的。 第二是不苟且,在这过程中,要一个不放过,一句不放过,一点一画不...
胡适将“少年中国”的精神分为两个部分来叙述,分别是少年中国的逻辑和少年中国的人生观。 首先是少年中国的逻辑,逻辑即是思想、辩论、办事的方法。 胡适认为,方法应该用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也有着三个要点: 第一是要注重事实。科学方法是用事实做起点的,必须先从研究事实下手,凡游历调查统计等都属于此项。 ...
胡适反复强调:大多数人最大的毛病是怕书难读。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然后才能体会到“读书之乐”,做到再读书时左右逢源。第三,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读书要学会应用。胡适举例说达尔文研究生物变迁几十年,却想不出规律,后来看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说人口是按照几何学级数一倍一倍地增加,达尔文忽然想到...
胡适认为第一点要读书的原因,是因为书代表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遗产,我们接受了它们,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发扬光大,在这基础之上,可以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 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再传给后人,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让后人可以节省许多...
读书的方法,胡适已经讲了很多年,不过胡适认为,习惯要比方法更重要,读书全凭先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读书无捷径,是没有什么简便省力的方法可言的。读书的习惯可分为三点: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 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做学问更不能欺己欺人,所以非勤不可。 其次,谨慎小心也是很需要的,清代的汉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