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认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接受前人知识的桥梁。 读书不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扩充知识,提升自我。 读书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应对环境,提供思想的源泉。📖 读书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无捷径,只有通过勤奋、谨慎和谦逊的态度来培养。 养成买书的习惯也很重要,多逛书摊,摸一摸书,你的兴趣就会逐渐显现。
胡适认为读书三到是不够的;须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他认为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他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 “读书”这个题,似乎很平常,也很容易。然而我却觉得这个题目很不好讲。据我所知,“读书”可以有三种说法: 要读何书。关于这个问题,《京报副刊》上已经登了...
《胡适谈读书》是胡适毕生读书方法的总结、读书心得的汇编,收录了胡适关于读书方法的探究、读书心得的记载、与友人就书中某个问题的讨论。这本书为广大读者开辟出一条捷径:胡适高屋建瓴剖析读书的方法,又从小处着手浅谈读书的妙感偶得。读《胡适谈读书》,宛如倾听长者的谆谆教导。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收录了胡适所...
同时,胡适还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来进行比喻,兔子虽有天分,却不努力,所以到了目的地的是乌龟而不是兔子,治学方法也是如此,宁可做乌龟也不去当兔子。 大学者胡适对于治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做出解析,见解深刻,将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通俗易懂的传递出自己对于治学方法的看法。 这里是“西岸书斋”,很高兴与你共...
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看起来是连小孩子都能回答的,但要是真的讲起来,却也有点难度。胡适对于要读书的原因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胡适认为第一点要读书的原因,是因为书代表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遗产,我们接受了它们,并以此为基础继续发扬光大,在这基础之上,可以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 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
社会的人生观。 胡适对于青少年的逻辑和人生观都提出了几点要素,一针见血,既指出了当下问题,又给出了未来的方向,为中国的少年指明了前路。 这里是“西岸书斋”,很高兴与你共读一本书,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与你相约《胡适谈读书》。 原标题:《西岸书斋 | 《胡适谈读书》——“少年中国”的精神》
胡适是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更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和学术更是影响深远。胡适一生读书不计其数,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读书,直到晚年最后的日子,依然不放弃读书写笔记,对于这样一位读书...
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不读书,学问进不去;读书没有门径,学问也进不去。胡适说从前总以为《诗经》讲的是男女爱情、文王后妃之事,现在感觉完全不同。他发现《诗经》和民间歌谣很有关系。继而胡适设想将《诗经》和社会学、人类学进行系统研究,能知道上千年前那蛮荒时代,人们吃饭可以打鼓弹琴,丝毫没有礼教的束缚...
读书的方法,胡适已经讲了很多年,不过胡适认为,习惯要比方法更重要,读书全凭先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读书无捷径,是没有什么简便省力的方法可言的。读书的习惯可分为三点: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 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做学问更不能欺己欺人,所以非勤不可。 其次,谨慎小心也是很需要的,清代的汉学家...
胡适,生于1891年,逝世于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他早年在家乡接受旧式教育,后来到上海求学,接触了新式的教育方式和西方的思想文化。1910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胡适师从哲学家杜威,并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