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可见,王阳明将读书“所得”之境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记得”,二是“晓得”,三是“明得”,他主张读书不是为了“记得”,也不仅仅是要“晓得”,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来“明得自家本体”。“三得”之说,展现了王阳明对于读书境界的认识,也反映了心学在经典学习上的态度。01 记 得 “记得”是指以记...
出处:《王阳明全集》。 二、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译文:既然已经立志要做个君子了,那自然就得好好读书学习。要是学习不勤奋,那肯定是志向还不够坚定。跟着我一起学习的人啊,别觉得自己聪明机灵就了不起,还是得把...
王阳明说:“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心胸开阔,有容人之量,善识人,能容人,会用人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09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王阳明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心即是理,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心学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阳明是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他通过读书和思考,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体系。他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影响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他从未听说过“认知”这个词,但他却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诠释了认知的内涵和重要性。在今天的社会中,“认知”这个词汇被广泛使用,但它却常...
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王阳明把“勤读书”放在了第一位,他在给弟子的一封家...
王阳明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背诵经典、教育孩子背诵经典,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 第三重境界:以无心之心读书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
王阳明:读书做学问,要牢记这六句话 01 念不可动,动即是行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传习录·黄直录》...
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传习录》《知行合一》两本书一共加起来99元,就一顿饭钱,却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而且还能代代相传,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点击下图即可直接购买:
王阳明年少便立下“读书学圣贤”的志向,并把它当作一生的追求,既成就了他心学大家的地位,也为后世树立了读书学习的榜样。 02 心外无物,心即理 心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奠基理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即理,意思是万事万物只有人类意识参与时才能明白,遇到事情“不动心”,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保持一颗岿然不动的心...
今天分享王阳明的10大心学金句,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0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没有明确的志向,人生便难以有所成就。王阳明说的“立志”,不是立志做成某件事,也不是要成为某种人,而是建立起某种人格。建立人格的行为没有终点,只有过程,人可以在这种过程中体验人格构筑带来的内心平静和强大。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