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①里:这里作动词用,指居住。②处:动词,与上文“里”同义。③知:同“智”,(《论语》的“智”都写作“知”。)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
论语·里仁篇·第四章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翻译 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 评析 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
仁人既能爱好仁,又能憎恨和分辨不仁的人,做到爱憎分明。那些只知道爱好仁的人,不能分辨不仁的人,糊里糊涂做人的人,还达不到仁的标准;而那些只知道厌恶不仁的人,却不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虽然可以避免自己成为不仁的人,但是还是次一等的仁人。唯有能“好人”同时又能“恶人”,爱憎分明的人才是孔子心目中的仁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
本篇重点谈论“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核心,本篇章也是整部《论语》的重点篇目,集中地记载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仁”不但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追求的最完美的道德境界。 【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国学经典(四)《论语》里仁篇第四章 【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注释】礼让:礼节和谦让。何有:何难之有,不难的意思。 【释义】孔子说:“能以礼让来治理国家,为官执政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以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样能推行礼呢?”...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于修仁爱之心,为仁者,就不会做不好的事情。” 志于仁则修心养性,心性受欲望,牵扰之,知止,定,静,此为无恶!
国学经典(三)《论语》里仁篇第四章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注释】孤:孤寡、孤独。邻:邻居。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做伴。” 【品读】孔子讲究仁德,倡导人心向善,认为有仁德,品德高尚的人在社会上受到敬仰,人们会见贤思齐,聚拢靠近在仁德之人的周围,所以...
(摘自:张居正《四书直解》)#每天学习一点点 #国学经典 #读论语 7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若无相欠,怎会相望——月影朦胧,情愫暗藏,一切皆是缘法广。#国学文化 #禅悟人生 #修行 #国学智慧 #智慧人生 216 虎砂尖出招盗入 #国学文化 #地理 #关注我持续更新 23 师父不爱给什么人👀事?#国学智慧 #智慧...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里仁篇》的第四章。一起恭诵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这个“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念wù,憎恶、厌恶;一种是念è,恶念、恶行。这两种解释可以会通。如果紧接着前面这一章“好人”、“恶人”来讲,那么解释成“厌恶”更贴紧主题。对这两种解释我们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