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翻译》是201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许渊冲编写。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既谈文学翻译的理论,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作品。翻译理论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既可应用于外译中,也可应用于中译外。因此,本书作者把“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理论,一方面既应用于翻译英国莎士比亚的...
1. 文学创作是创造美的东西,而文学翻译则是为全世界创造美。 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和美的共享。 把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记录下来,也许不是没有典型意义的。 艺术家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自我牺牲的过程,为了更高的价值而努力。 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发现前人的弱点并超过他们,就是突破。无...
本文刊发于2016年5月28日的《文汇报 笔会》,图为95岁的许渊冲先生在工作。正在上映的纪录片《九零后》中,也有许先生回忆西南联大的大量珍贵镜头。《文汇报》在世界读书日发表了一篇关于《汤显祖戏剧全集》中译英的特别报道,报道中比较了外国人白之(Birch)和中国人汪榕培的译文,结论说:“两个译本各有特色,但明...
许渊冲认为成为翻译文学的有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傅雷译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此文指出他们的缺点或瑕疵。 许渊冲认为普鲁斯特的巨著译名,最好的是《追忆逝水年华》,讲了理由,为什么比「寻找失去的时光」「追忆似…
许渊冲:2003《文学与翻译》前言+目录 一共是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这就是我积六十年文学翻译的经验(用中、英、法文出版了五十多本文学作品,把两千多首诗词译成英、法韵文)总结出来的理论。
【逝者】许渊冲 文学翻译与中国梦 本文刊发于2016年5月28日的《文汇报 笔会》,图为95岁的许渊冲先生在工作。正在上映的纪录片《九零后》中,也有许先生回忆西南联大的大量珍贵镜头。 《文汇报》在世界读书日发表了一篇关于《汤显祖戏剧全集》中译英的特别报道,报道中比较了外国人白之(Birch)和中国人汪榕培的译文,...
许渊冲 笔名X.Y.Z。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50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 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文学翻译教授。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文学作品一百二十余部。译著得到国内外好评,如美国学者认为其《楚辞》可算英美文学高峰,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其《西厢记》可与莎士比亚媲美。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
许渊冲将自己的翻译观点纳入美学范畴,认为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转化的机械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美学视角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感,将源语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传达到目标语中。 1.2 个人体验与观念的融合 许渊冲将个人体验与观念的融合看作是翻译的必然过程。他提倡翻译过程中主体的主导性,认为...
许渊冲先生是中国翻译界的重要人物,他的翻译理论以“信、达、雅”为基本原则,强调翻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在许渊冲看来,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美学的再现。他主张在翻译中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充分考虑译文的表达效果和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 1.美学与文学翻译的关系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