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上,检察机关根据犯罪事实和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认罚的情况,依法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在做出判决时一般应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违背意愿认罪认罚,否认指控犯罪事实,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审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针对那些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自愿且真实地交代自身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基础上,对于被控诉的犯罪事实无任何异议,并且表示同意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同时在书面文件(即具结书)中加以明确确认的案件,相关部门可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予以适度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 对于认罪认...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在实体上和程序上从宽两个方面。刑法中对认罪认罚从宽作了一系列规定,但刑事诉讼法中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经过了深入细致的试点工作。2014年6月27日,全国人大...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的意见,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原则、当事人权益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2019年10月24日,《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发布。内容解读 解读一 《指导意见》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宽...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明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这一制度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惩罚了犯罪,又给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法规2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流程 自愿认罪...
杨万明:近年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实体程序一体推进,制度适用情况总体良好,在提升审判质效、及时有效惩治犯罪、促进罪犯改造、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优势彰显。2023年,全国法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的一审刑事案件,分别占同期审结刑事案件总数、人数的88.2%和86.2%。从案件态势看,适用数量、比例逐年上升,相比2019...
最高检: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制度适用,要进一步推动深化完善、提升质效 11月20日,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在福建福州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会上表示,要深化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制度适用,要加强对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据审查,防止出现冤错案件。应勇表示,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应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二是愿意接受处罚,同意量刑建议;三是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 查看全文 钱谦良律师 执业15年 资质认证 2022-01-2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什么规定 法律...
经立法确立后的近五年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带来的新变化,浸润于人民群众身边的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创新,丰富了刑事司法与犯罪治理的‘中国方案’。”大检察官研讨班指出,落实这一制度关键是要在依法规范办案、提升质量上狠下功夫,保证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量刑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