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以下简称 《粮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粮食安全保障为主题的专门法律,于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粮食安全保障法》共11章74条,包括总则...
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该法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三十一条,国家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措施。法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三十二条,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以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并改善粮食的收贮及加工设施。
为了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以下简称《粮食安全保障法》),并于202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法律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粮食安全保障为主题的专门法律,于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共11章74条,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和监督管理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通过...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保障法》强调种业振兴,第十八条提出“国家推进种业振兴,维护种业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八条明确提出,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两项机制,鼓励粮食生产者和粮食主产区开展粮食生产。粮食储备: 《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了政府粮食储备情况作为县级...
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法规 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以防止耕地被非法占用或破坏;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以提高粮食...
《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对粮食做出了定义,粮食指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杂粮及其成品粮。杂粮包括谷子、高粱、大麦、荞麦、燕麦、青稞、绿豆、马铃薯、甘薯等。通过这个定义,首先能明确耕地肯定是可以种这些东西的。其次像是棉、油、糖、蔬菜等经济作物是可以种植的,法律规定里明确写到耕地主要用于种植农产品及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