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晋孝愍帝——司马邺 西晋最后一位皇帝 司马邺最初出继伯父秦献王司马柬为嗣,袭封秦王。308年,拜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 311年,汉赵军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司马邺到荥阳密县避难,与舅父荀藩、荀组相遇,自密县南走许颍。豫州刺史阎鼎与前抚军长史王毗、司徒长史刘畴、中书郎李昕及荀藩、荀组等共同谋划送司...
长沙王司马乂:(277年~304年3月19日),字士度,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母为审美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成都王司马颖:(279年~306年),字章度,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
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第四位皇帝,司马炎的孙子,吴孝王司马晏之子,公元312年被立为皇太子,晋怀帝被俘后,皇太子司马邺继位,公元316年,胡人刘曜再次围攻长安,晋军不敌,司马邺出城投降,西晋灭亡,公元318年,司马邺被刘聪杀死,终年18岁,葬处不明。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第一位皇帝,公元318-323年在位,世袭琅邪...
于是司马炎逼迫皇帝禅位于他,然后建立了西晋。 西晋刚刚建立的时候,因为司马炎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对于普通百姓的政策很是得人心,西晋的政局还算稳定。 所以晋武帝司马炎才能灭掉孙吴一统中原,但是晋武帝也有一些错误,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西晋的短命。 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分封诸王,分封制本身没有太大的...
司马懿自己有9个儿子,大儿子司马师,二儿子司马昭。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列位,这个司马家真是人丁兴旺啊,“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应该让司马家在历史上折腾折腾。下面把八个王逐个道来:1、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的第四子。2、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的第五子,白痴皇帝司马衷的异母弟弟。
西晋开国时,中国人口由东汉灵帝年间的6000万峰值下降到晋武帝时期的2000余万。八王之乱导致数百万人受到牵连,数十万人死于战火。第二、导致游牧民族发展壮大。由于汉人内斗,许多游牧民族首领静观动向,等待时机,最后造成了惨烈的五胡乱华。发动永嘉之乱的屠各匈奴首领刘渊就是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后来脱离西晋造反;...
晋朝的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分别是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这八位皇族引起的内乱。他们整整争斗了16年之久,耗费了大量国力,直接造成最后的亡国。八王之乱的起因还是来自晋武帝,他在位之时,为了保住...
众所周知,西晋的藩王可是出了名能折腾,毕竟八王之乱名声在外。事实上,西晋除了所谓的八王之外,还有许多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王。司马炎代魏称帝时,谁是当时司马家族中辈分最高之人呢?那当属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了,司马孚(公元180年~272年),字叔达,司马防第三子,司马懿之弟。西晋建立后,司马孚就...
第七位: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颙是西晋宗室大臣,他是司马孚的孙子,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被封为河涧王。司马颙之所以能参与到八王之乱中,主要在于他的墙头草特点。讨伐司马伦时,他响应了司马冏;讨伐司马冏时,他又响应了司马颖;讨伐司马乂时,他又是积极参与者;在司马颖与司马越大战时,他的部将张方抓住机会,...
不久之后,又发生“永嘉之乱”,在刘渊、慕容皝、石勒、苻坚等北方君主的冲击下,中原陆沉,代表汉人势力的东晋也几乎灭亡,追根溯源,也要追究到司马炎的罢州郡兵和分封诸王政策。 不同于始终存在军事威胁的两宋,西晋灭吴后,天下确实安定了,骄奢淫逸的晋朝贵族们在享乐中失去了危机感。“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