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王司马颖(司马懿重孙,晋武帝第十六儿子)
八王之乱指的是,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弟弟司马孚的孙子),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孙子),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四儿子),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九儿子),齐王司马冏(司马懿重孙子,司马攸儿子),楚王司马玮(司马懿重孙,晋武帝五儿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懿重孙,武帝六儿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懿重孙,晋武帝第十六...
“八王”指的就是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颙、司马颖、司马乂以及司马越。“八王之乱”诸王为权力参与争斗,征战不断,人民受害,社会经济遭到阻碍和破坏,西晋宗室人员消耗殆尽,为晋朝后来的发展留下严重的隐患。
其中,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人为西晋这场内斗的始作俑者和主要参与者,因而在史书上将其称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即公元265年,晋武帝在建国后,吸取曹魏政权灭亡的教训(曹魏政权没有对宗室委以重权,导致政权...
八王之乱的“八王”,指的是西晋皇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人,他们先后掌握或觊觎国家大权,又先后被杀或死于非命,并最终酿成了西晋王朝的灭亡,中国也由此进入长达近三百年的、最黑暗的南北朝时期。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正...
“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引发“八王之乱”的原因很多,而直接原因则是由贾后干政弄权引起的。西晋晋惠帝昏庸无能,当时朝廷政权落入杨骏手里,这这种情况下贾后在永平元年的时候召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进京,几个人想法杀死了杨骏,杨骏被杀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发生了茅盾,贾后趁机撺掇司马玮杀死...
之所以叫八王之乱,是因为主要的参与者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再加上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这八位主要参与者,在《晋书》同处同一传记里,故后世以“八王之乱”命名。 其中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是贾后专权的牺牲品,并没有参与后面的诸王战乱,所以...
楚王司马玮,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审美。在被利用诛杀司马亮和卫瓘后,被贾南风杀掉。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司马师、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公元300年,司马伦使用离间计,使得太子司马遹被皇后贾南风害死,...查看全文 相关标签更多> 八王之乱历史王司马司马衷晋武帝司马懿长沙晋朝...
公元266年,魏蜀吴三国归一,西晋重新统一天下。在秦朝确立了郡县制之后,司马晋开了历史的倒车,大肆分封诸侯王,晋武帝司马炎共分封了27个同性诸侯王。虽说司马炎重新启用分封制是为了抑制世家的士人势力,但这也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司马炎死后,“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登上皇位,这也是中国上仅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