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借晋武帝时王濬东征灭吴的事例,揭示地利不足恃的道理。颈联为名句,言世事频迁,江同山依旧,感慨万千,耐人寻味。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3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
《西塞山怀古》的原文如下: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对于这首诗词的赏析: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诗叙述了西晋大将王濬率领战船从益州东下,攻破东吴都城金陵,...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 萧萧芦荻秋。 〔简析〕 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抚今吊古的诗作。 前四句形象地概括了一段史实,照应题面"怀古"字样。公元 279 ...
在诗中,诗人以西塞山为背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传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将历史与现实、情感与哲理巧妙结合的写作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怀古诗,更是一篇反映社会变迁和人性思考的佳作。通过对西塞山的描绘,刘禹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传递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诗句开篇,诗人以如椽大笔勾勒出西晋灭吴的历史画卷。西晋益州刺史王濬率楼船顺江而下,金陵的帝王之气顿时消散。“王濬楼船”与“金陵...
内容提示: 2024 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 西塞山怀古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注释 译文 王濬的战船...
【作者】: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内容】: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