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来天下就出现了三个周,分别是周王畿、西周公国、东周公国,大家都是老姬家的子孙。不过当时的周王畿只剩下周王宫及其附近一丢丢地盘了,完全不能跟西周公国、东周公国相比。第二种说法,来自《战国策》。西周公国的西周桓公传位给儿子西周威公,西周威公又传位给他儿子西周惠公。到这里大家的说法都是一...
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的出现也反映了家族内斗的破坏性。在周威公时,他原本打算将王位传给大儿子,也就是周惠公。但小儿子不服从,并且借助赵国的帮助,宣布独立,创立了东周公国。这一家族内部的分歧导致了周王朝的分裂,而周王室的内斗和争权夺利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覆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政治混乱最终加剧了周...
但是,历史上著名的举重君王秦武王突然造访周天子要举鼎,而且还要包围周天子。虽然他最终举鼎绝膑而死,可是周天子被吓了个够呛,于是干脆跑到了西周公国彻底躺平。所以在《大秦帝国》电视剧中,秦昭襄王与周天子谈判不是直接与对方交流,而是与西周公协商,这就是那段历史的还原。按理来说,一个王朝折腾到这种地步,那...
并且阐述五等爵制的历史材料大多出现于春秋、战国之后,难免混入后世史家的理解,例如郭沫若就说过:“西周的爵位……许多记载都是出于后人的想象,所谓‘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级并非事实,无论商、周都没有严格的五等爵制度。”那么,西周的五等爵制是不是存在呢?我们不妨求诸于青铜器铭文。在西周初期,最重要...
只可惜周威公去世之后,隔壁的赵国与韩国趁火打劫挑起周国的内乱,分别扶持周公的两个儿子互相争夺王位。无奈之下,周显王将周国一分为二,西边由原本的周国太子继承,也就是西周公国,而东边的一部分交给了公子根继承,也就是东周公国,这也是周天子最后一次分封诸侯。其实周国与东周的王畿并不是一码事,周国是周朝...
首先说的是西周公,明显是个公爵,不是王。而此时朝代还是周,如果西周公是周王朝的国君,自然是王。这说明,这个西周公并不是周王。另外,所谓的西周和东周的区分,是后世的说法。不管是西周还是东周,人家都认为是周王朝。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常识的考虑,可以很容易判定,这个西周公绝对不是东周的王,不是周王室...
但小儿子不服气,加上旁边的赵国没长啥好心眼,这个小儿子姬根就独立了,把西周公国一分为二,以巩伯国的旧地建立了东周公国,这个说法《史记》、《韩非子》等史籍都采用了。还有一个说法源自于《战国策》,说是西周威公把王位给了西周惠公,但这位新君主又把自己的弟弟封在巩地,还给了个东周君的名号,以...
一种说法是,西周惠公即位之后,于同年分封儿子姬班于巩,以侍奉周王,号东周君。但根据《史记·周本纪》和《韩非子·内储说下篇》的记载,西周惠公即位之后,其幼弟根因与朝不和,便在赵国和韩国的唆使下,于巩伯国旧地建国,是为东周国。 至此,周王畿分裂为了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两个小国,而周天子所能控制的地盘则...
”】按照姜太公的意思,商朝后期留在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些腐败堕落分子,有良心的官员都已经投奔周朝了,像姜子牙自己、伯夷、叔齐、鬻熊、辛甲等等,早就跑到西周来了,留在商朝的官员都是些该杀之人。召公奭则认为按照每官员的所作所为,该杀的杀,该留的留,这个意见应该是最合适的,也彰显出召公奭的明智和...
在电视剧中,周王朝命西周公为首,联合赵、魏、楚、韩、燕、齐等山东六国进行合纵抗秦。各国纷纷响应,派出五十万大军围困已经被秦国占领的伊阙,秦国一度陷入困境。最后是秦昭襄王派出王孙子楚(赢异人)为监军,率大军绕直扑洛邑,才解了伊阙之围,并逼迫周王献出三十六座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