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頠(267—300 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西晋时期大臣、哲学家。他出身于河东裴氏家族,父亲是西晋政治家、地图学家裴秀,妻子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长女。裴頠自少知名,为人有雅量且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兼明医术,口才出众,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裴頠在仕途上曾担任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国子...
人物简介: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裴頠出身魏晋士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永康元年(300年),裴頠在政变中为赵王司马...
《裴頠传》是唐代房玄龄主编的一篇传记。作品原文 裴頠传 頠字逸民。弘雅有远识,博学稽古,自少知名。御史中丞周弼见而叹曰:“頠若武库,五兵纵横,一时之杰也。”贾充即頠从母夫也,表“秀有佐命之勋,不幸嫡长丧亡,遗孤稚弱。頠才德英茂,足以兴隆国嗣。”诏頠袭爵,頠固让,不许。太康二年,征为...
裴頠主张名教是“有之所须”,认为名教本身就是一种“有”,不需要用“无”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是通过人们的有为活动来建立和维护的,而不是通过虚无的“无”来实现。在魏晋玄学的发展中,崇有论的提出,使关于“有”“无”关系的讨论,更加深入和全面。而在此之前,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
每日哲学——裴頠《崇有论》一颗灵芝芝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135 0 03:30 App 每日哲学——郭象“性命论” 396 0 02:19 App 每日哲学——郭象:“名教即自然” 210 0 02:48 App 每日哲学——欧阳建《言尽意论》 111 0 03:16 App 每日哲学——佛教哲学之印度佛教源流 362...
魏晋时期反对玄学比较突出的,有裴頠。 裴頠(公元269-300年)是一位具有医学知识的年青的哲学家。曾和“贵无”派多次论战,始终坚持唯物主义立场。著有《崇有论》。 裴頠和王弼“贵无”论相对立,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崇有”论。(以下引文均见《崇有论》)他认为总括世界万物的本体不是虚无,而是“有”(物质)。离开...
崇有论,晋裴頠(267-300)撰。頠字逸民,山西闻喜人,以“言谈之林薮”见称于当时,为西晋著名哲学家。裴頠所处的时代,正是魏晋玄学的鼎盛时期,玄学家们大兴清谈之风。作者简介 《晋书》的作者说裴頠辩论的对手太尉王衍及河南尹乐广,继承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高唱“天地万物以无为本”;行为上更是“...
📖裴頠的崇有论: 裴頠对自己的崇有论作了如下描述:“群本”即群有或万有,“总混群本”即万有的总和就是最高的道。万有区分为不同的族类,族类又由彼此分别的个体组成。因此每一类事物都不是自足的,它们偏而不全,外于关系之中。事物变化、相互作用生成可以探寻的迹痕脉络,这就叫做“理”。理所依据的...
76、 裴頠的崇有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它是直接为名教辩护的。 1、裴頠明确否定 “以无为本”的命题,断言主宰万物的存在和变 化的本体就在现象世界自身。万 “有”生化所依据的轨迹就是 “理” ,“理”是以 “有” 作为依存的实体。这样裴頠就用 “理”依存于 “有” ,“有”就是万物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