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松之注全文通译豆瓣评分:9.6 简介:《三国志裴松之注全文通译》,是贵州籍历史学者杜小龙耗时整整七年时间采百家之长、集众人之智、逐字逐句反复论证推敲、耗费毕生心血精心译注的一部地毯式翻译《裴注三国志》文白对照版本学术书,全套6册,总页数为1
陈寿创作《三国志》一百三十余年后,熟读经史的南朝刘宋文帝刘义隆认为《三国志》“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故命中书侍郎、西乡侯裴松之(山西省闻喜县人)为《三国志》作注。裴松之(画像)随之,裴松之开始收集史料,践行皇命。公元429年(元嘉六年),引用了一百四十多种文献资料的《三国志注》完稿。过程...
三国志 (西晋)陈寿撰 (南朝宋)裴松之注 著 更新时间:2021-05-12 18:05:31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三国地理形势示意图 文学 中国古代随笔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全书共65卷...
又提升为太中大夫。仍任国子博士,并接替何承天撰写国史。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写,就在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去世了,享年八十岁。裴松之出身名门,早早步入仕途,文武双全,为官一任造福百姓,政绩斐然。他才华横溢为注《三国志》,广征博览,东奔西走,考察史料真实性,使《三国志》变得详实耐读。
上图_ 裴松之注 三国志六十五卷 一、奇幻色彩之溯源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指出裴注《三国志》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嗜奇爱博”。所谓“爱博”,即指裴松之所引书籍种类庞杂、数目繁多。沈家本先生在《三国志注所引书目》有过总结:“计经部廿(二十)二家,史部一百四十二家,子部廿三家,集部廿三家...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 本单详情 《裴松之注三国志》(套装上下册) 作者: 陈涛 (作者), 裴松之 (注释 解说词), 邹德金 (编者) ...
裴松之:东晋刘宋之际的史学巨擘与《三国志注》的不朽贡献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杰出官员与史学家,以编纂《三国志注》而名垂青史。出身士族名门河东裴氏的他,凭借深厚的学识、严谨的治史态度以及卓越的史学贡献,与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并称...
作者:裴松之 状态:已完本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31日 最新章节:吴书 上三国志注表 作品简介: 南北朝时裴松之撰,他一反传统做法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裴松之不仅开创了注史的新例,而且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志注》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注”之首。[展开] ...
如果没有裴松之的注解,陈寿的《三国志》或许会失去不少光彩。南朝宋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请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结果大获成功,被赞为“不朽之作”。裴松之的注解方式与众不同,他主要在增补史实上下功夫。具体来说,他的注解有四大特点:1️⃣ 补缺:对于陈寿未记载的重要事件,裴松之都会详细补充,确保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