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工作,一心扑在农学研究上。袁隆平认为,杂种优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在传统理论中,水稻恰恰没有...
他的世界显得那么的小,小到只有他试验田里的水稻;可他的梦想又是那么大,大到想让亿万人吃得饱,他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享誉海内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世纪,为解决人...
袁隆平发现了一株 “天然雄性不育株”, 这意味着攻克杂交水稻育种的难题 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为了加快水稻培育, 从1968年开始,每年10月之后, 袁隆平就带着两位助手 辗转湖南、云南、海南、广东 和广西几省份之间。 为水稻找到更温暖的环境, 在路途中,袁隆平为了催芽,就把种子绑在腰间,用体温温暖种子,...
天然杂交水稻出现的概率极低,这个发现,开启了袁隆平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也为中国乃至世界找到了摆脱饥馑的金钥匙。接下来,如何得到杂交水稻,就成为摆在袁隆平面前的课题。早在1926年,美国农学家琼斯就认识到了杂交水稻的优势 ,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育种专家,对水稻杂交也各有研究,只是无一取得成功。因...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图源:中华网 袁隆平发明出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著名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不仅让中国人民填饱了肚子,也将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中。2004年,袁隆平荣获“世界粮食奖”,2019年又荣获“共和国勋章”。解决14亿人吃饭难题 袁隆平1930...
1953 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担任教师。也正是在这一年,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不过,追梦的道路似乎都会有一个魔咒,那就是无论是谁,永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困难,在资金和技术问题之前,还需要先...
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电影《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所以才是袁隆平啊 大概是因为和水稻的缘分,不少人都觉得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应该出身农民家庭,尝尽了人间饥苦,才会毅然投身祖国农业种植研究,但这是错的。袁老是真正从书香门第走出的孩子,他的父亲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曾经是国民政府铁路局官员,母亲也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或许你无法想象,一向严谨的袁老,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首先在世界上研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省怀化地区安江农校任教。在从事遗传育种教学的同时,袁隆平常常喜欢在校实习实验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