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在个人行事上能有做人的标准,出往社会做事,不辜负君主的任命,这可以称之为“士”了。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译法,此句出于《论语 子路篇》,据内容翻译,意思准确,句子通顺即可。
您好,这句文言文的意思是:“在做事上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不辜负君主的命令,可以称作士了。” 这里的“行己有耻”指的是做事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知耻之心,不做出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则是指作为使者出使外国时,要忠诚尽责,圆满完成君主交付的任务,不辜负君主的信任和期望。整句话表...
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提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标准,即"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句话的核心含义是,一个真正的"士",不仅需要在个人行为中坚守道德底线,即"行己有耻",对自己的言行有所约束,保持坚定的道德原则,而且要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即"使于四方",为社会做出贡献。此外,他们还要...
整句话“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可以翻译为:“自己行为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可以叫做‘士’了。”这句话不仅是对古代士人品德和行为的概括,也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古代的...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⑴,何足算也?”相关知识...
所属专辑:许渊冲先生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论语、道德经 声音简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
〇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爲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答案:(1)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这样就可以称为士了。 (2)路过蒲邑,刚好遇上公叔氏占据了蒲而背叛卫国,蒲人就留住孔子。 参考译文: (甲)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算是一个士?”孔子说:“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这样就可以称为士了。
一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对自己,有羞耻心,能自觉修身;对国事,能担负重任,不辱君命,德才兼备,属第一等。二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孝悌之行能得到家族、乡党的称道,已具备立身之本,但才干不足,属次一等。三是“言必信,行必果。”见识才能浅狭,但还能信守承诺,属再次一等,也就是士的...